“道”法“自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法“自然”.doc

“道”法“自然”   看了梁如洁的画作,会颠覆我们对岭南画和女性画家的印象和看法。岭南书画院曲斌院长就是这一观念的鼓动者,他直言今天的不少花鸟画学术探索性不强,还是萎靡柔艳、玩浮小趣的状态。然而,梁如洁的画作,令他为之振奋:没想到,在广州这块土地上,生长出了“心如洁莲画如铁”的一朵奇葩!的确,她的画勤于思变于法度之中,视造型经营、用笔用墨于法度之外。在规范中见方圆,在形式中求自然,在限制中展舒放,在笔墨的追求中求“意象”之美,并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绽放着方正、大气、质朴、深蕴的精神世界。    2013年3月,梁如洁配合广州美术学院校庆60周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道自然――梁如洁中国画展》,并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同年7月,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大道自然画展》的第二展,其展出的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及书法作品,展现了梁如洁艺术充满正能量的精神世界,图像背后的自主精神、审美取向、民族情怀,自尊、宁静、充实的心境。她的画作,揭示了人与自然、生命感悟、永恒轮回及真善美等主题,在承传中国画传统笔墨和书法笔墨内涵上,创作了有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和个人风格的新花鸟画,人物肖像画也开创了一条全新的艺术道路。    综合对梁如洁中国画的印象,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论述她的艺术特色。    一、自然大道的本真演绎    中国的艺术精神,在传统文化的观念中,历来以“自然”为最高准则,它融合了儒、道、释学问的精髓。儒家讲“借物比兴”,道家讲“道法自然”,佛家洞察一花一叶本来面目的彻悟精神,都是启导人们向宇宙大化的生命和谐精神去求索。因此,中国画传统艺术以崇尚自然的节律美,“天人合一”、“物我相融”、“刚柔并济”、“诗画一律”为艺术创造的宗旨。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代的中国画论常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载道畅神”等等这些中华艺术精神的核心,是历代优秀画家都推崇的规范。他们认为,艺术家可以在向大自然的学习修炼中,找到滋养自己的一切,并通过审美,创造出自然与自我之间的艺术价值。梁如洁的绘画创作正体现着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宇宙大道精神,在她看来,自然造化更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她全身心投入师造化的创作中,体验自然万物的波动和韵律,获取身心的愉悦,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生生不息的“大道”精神正是她要表现的。她的作品,渗透了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对生命的求索,尤以大幅花鸟画为主,其主题、选材和画面意境,充满着时代气息。    1984年她的创作《涛声》,画面刻画一队队海鸥像卫士一样在大海黑漆漆的岩石上站着,聆听一浪接一浪的海涛声,海水波澜,海鸥静静在遥望,在等待……(此画获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梁如洁说,她曾当过知青,经历过“十年文革”,人世间也像沧海一样,深邃无边,那涛声就像历史的声音,她希望人类能像鸟儿一样与大海同呼吸,共和谐,而不是在狂风暴雨中挣扎。 1989年她创作的《桑田》, 南国农田的一片桑地,春雨过后,一排排桑枝吐新芽,桑枝下呈现出颗颗白色小贝壳,在浪层般的黑土地中发亮。画面左上角题跋:“在沿海的桑地上,不难发现那一个个带有历史印记的小贝壳。”(此画获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广东省优秀作品一等奖)这张画的清新节奏、韵律和寓意,一下子把观者带到“沧海桑田”的典故之中。梁如洁说,她是有感现代城市、农村、社会发展的快速节奏,那一栋栋荒废的高楼大厦,随着历史的发展也会有所变迁,值得人们深思呵。    1999年她的创作《新绿》,刻画南国土地上的一棵大榕树,在春天的滋润中特别的清新,黑壮的树身上繁枝争长,枝头上吐突着一个个绿芽,新生的萌发。这是岭南春天的大气象呵!梁如洁说,国家的改革开放各行各业也像这古老的大树一样重展新生。(此画获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在2013年中国美术馆 “大道自然――梁如洁中国画展”研讨会上,主持人、美术杂志社主编尚辉先生说:“我认为梁如洁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三幅作品《涛声》、《桑田》、《新绿》虽属个人的探索成果,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花鸟画的现代转向。这种现代转向注重场景表现,注重风景图像描绘,把风景和花鸟融合在一起,贯穿于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探索路径。这三幅作品今天看来,还是非常具有经典性的。”    1994年,在她创作的“木棉颂”四季组画里,她先创作了《告别冬季》, 冬季的木棉树,老树苍劲盘曲、拙拔向上的自然生态,寓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天像木棉树在严冬孕育之中的期待,花苞刚刚要吐花还没有盛开,这是顶点前的顷刻,是一种期望中的美。之后,她又创作了《秋日之歌》,借绘秋天的木棉,倾叙心声,诉说改革开放的故事和新旧交替、生生不息、变幻着的“大道”现象。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