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村”里的另一个中国.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诚信村”里的另一个中国.doc

“诚信村”里的另一个中国   一个从都市突然被投放到这个淳朴乡村的人,畅行在“无人菜市”里,会有种被充分信任的释放感、轻松感。   摘菜、洗净、捆成一把把放在菜篮里,然后拎到集市上,吊挂在一棵树下或摆在路边售卖。   卖菜的农民不需要守摊,他们只需在菜篮旁标注菜价,并放一个用来装钱的袋子,就可安心回家或下地干活。收市时,农民再去把菜钱收回。   也有人粗心,忘了收回。不过,第二天,当他们去查看时,钱袋里分文不少……这不是童话世界里描述的美好生活,而是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世界――广西横县罗凤村,这个“卖菜不需守摊、村民自助投币”的“无人菜市”,已有上百年历史。   在这里,好像是另一个中国社会。   “无人菜市”不只出现在罗凤,广西容县、龙州等地的农村,这种现象已有不小市场,且存在不短的年份。   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一信任体系在乡土社会的健康运转?   “无人菜市”   罗凤是广西横县百合镇下属的一个行政村,由葛麻、罗凤(圩)、俄眉3个自然村组成,3000多人口,其中罗凤圩1200多人。   1月16日上午,罗凤圩的一棵榕树下,记者看到一排装满青菜的篮子――约十五六只,整齐地吊挂在一根竹竿上。菜篮里装的是一把把的菜心、大白菜。菜篮上挂着一张张纸皮,纸皮上歪歪斜斜写着:两元一把。旁边是用来给买菜人投币的塑料袋、布袋或竹篓――这就是传说中的“无人菜市”。   老人邓秀芬16岁从隔壁的钦州市灵山县丰塘镇洞口村嫁到了罗凤村。她20岁起,就把菜拎到“无人菜市”摆卖。开始,一把5分钱,如今涨到一把两块钱。   但过去50多年的卖菜生涯中,从不守摊的她,也没因此丢过一分钱。   这不是她个人的独特经历,而是所有在这里卖菜村民的共同经历。   如今,已经没有人能准确说出“无人菜市”在罗凤出现的时间,但村民普遍认为:至少上百年。   95岁的老人陆尔泉记得,解放前,买菜用的是铜钱,当时菜篮挂在老街巷道的墙上,旁边标好价格、挂着收钱的篓子,1~2枚铜钱买一把菜。   后来,老街人流增多,“无人菜市”几经迁移,但无人守摊卖菜成为了不变的习俗,并不断传承。   在罗凤圩村民凌发荣看来,“无人菜市”像一位慈祥老人,谁也不愿意伤害她,潜意识里,村民也认为这是村里一大特色,是荣誉。村民内心里也不愿意让这个具有百年传统的特色,毁在他们这代人手里。   “无人菜市”成为村里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一种默契。   村民感情稳固   “无人菜市”诞生和延续的原因,从罗凤的由来、宗族成员构成,以及当地的风序良俗,可窥知一二。   罗凤位于钦州市灵山县丰塘镇和南宁市横县百合镇交界处。从罗凤出发,无论到丰塘,还是到百合,都有十几公里距离,但只需20多分钟车程。不过,在过去,这地方显得很偏僻――无论到前述哪个镇政府所在地,都需要踏着泥泞的土路,走上两三个小时。   ?W朴是丰塘镇下属的一个行政村,和罗凤隔着一条不到十米宽的河道。但这两个村庄分属不同行政区划――无论是镇、县,还是市,甚至50多年前,他们还分属不同的省:1965年以前,钦州属广东,之后才划给广西。   这两个山水相连、人文相似的村庄,命运十分相似:都是所在行政区划的边缘,在交通不便的过去,亟需一个可以从事物物交换或商品货币化的场域,集市应运而生。   率先成为集市的是罗凤圩。罗凤圩由鸡利村演变而来。鸡利村那条只有30米的“巷道”,成了最初商品交换的“街道”。   随着街道不断扩散、迁移,集市已由过去不足两米宽的“巷道”,变成今天20多米的“街道”。   很多地方集市的形成,要么是人员的大量聚集而生,要么是村庄地处乡镇政府等行政中心所在地,而由政治中心诱发出经济中心。   但罗凤圩,是因过去地处偏僻,亟需形成集市,在现实需要下催生出的小集市,并由小集市吸引周边的经济能人加入。在不断加入的过程中,扩张了集市原有的规模和影响力。所以这里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和很多集市村民姓氏单一或只有几个姓氏不一样,罗凤圩有20多个姓氏。   罗凤圩等自然村落形成的集市,流动性很强,姓氏复杂、宗族势力普遍弱化。这恰恰为彼此婚嫁提供了可能。比如,罗凤圩村长温复明的老婆也是罗凤圩的;村主任凌乐的父母,也是“本地结合”;凌发荣的儿媳也是本地的,两家的距离不到40米”。这种关系,使得村民感情稳固,又不拉帮结派。   特殊的“村规民约”   过去,即便是罗凤圩的大姓,也不过20、30人,扣除老人、小孩,剩余的青壮年很少。这样,要办喜事或丧事,注定单个宗族无法完成,只有不分宗族、彼此同心协力才能完成――“团结”在罗凤圩出现的时候,注定是抹不去的标识。   不断互助协作中,不同宗族的村民情感得到强化,也形成了共同的价值体系。互助中形成的诚信氛围,因此延续至今并影响到其他村庄。   如今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