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和“大女”:两个词汇背后的价值观.docVIP

“剩女”和“大女”:两个词汇背后的价值观.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剩女”和“大女”:两个词汇背后的价值观.doc

“剩女”和“大女”:两个词汇背后的价值观 大女”和“剩女”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2015年中国人婚恋实况调查报告》:全国34省级行政区的初婚年龄都在27岁左右。   在2007年,剩女被中国教育部列为汉语新词之一,泛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   尽管《现代汉语词典》扛住了收录“剩女”的呼声,认为对女性不够尊重,但在各种媒体上,“剩女”仍然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来没有人对使用这样的词汇表示羞愧或者歉意。   2006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曾这样界定“剩女”的概念,即“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   问题在于,并不是这样的人群都如此恨嫁。一批受过教育的女性,年龄大,器量格局也都很大,她们因为追求事事业或者不愿意委屈自己,短期内不想选择婚姻。她们不是小女人,而是自强自立的“大女”。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30-39岁男性中有1195.9万人处于非婚状态,而同年龄女性中只有582万人处于非婚状态,但“剩男”问题主要集中于农村,但“剩女”问题则主要集中于城市。而如果将男性和女性按照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学历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档次,按照中国人的婚配习惯,只会女就高男就低,人们倾向于认为“剩下”的甲女不应该如此挑剔。   为了娱乐效果,有的电视剧甚至直接用人妻和大女两个角色的对决来诠释“两条路线的斗争”。电视剧《二胎时代》的主角金灿灿毕业就结婚生女,四年后回到职场,发现主管是当年和自己争夺三好学生失败的同学,根据角色设定她不到27岁,但公司对她的评价是:“没有爱情滋润,内分泌失调,成了灭绝师太!”大女主管对人妻的评价也毫无客气,直指对方“孕傻”:“幸好我没结婚,不然就会像你一样没用,发票都不会贴!”电视剧的消费人群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这些暗示带来的压力终将转移到他们的媳妇和女儿身上。   消费“剩女”是个富有商业价值的事业。《盛女大作战》《十周嫁出去》等讲述大龄女青年求爱历程的娱乐节目、《大女当嫁》《剩者为王》等影视作品都红红火火,在电视剧《咱们结婚吧》中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台词:“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在美国社会学家洪理达(Leta Hone Fincher)看来,这是中国媒体反复向“剩女”灌输性别歧视的信息。   在社会学家李银河看来,“剩女”这个词的出现本身就是缘于社会习俗的一种古老的恐慌。她在1980年代看到过一个数据,在中国终身不结婚的人数只占3.8%。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习俗里,96%的人必须结婚。而剩女一词的出现正是以“必须结婚”为前提的。   在1950到1970年代的中国,结婚可能是更理性的抉择,在分房时,已婚人士能获得更大的优势,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快递小哥送货上门,北方入冬的蜂窝煤和大白菜都意味着家庭不仅需要体力更好的男人,而且最好多生几个儿子。但时至今日,全世界的趋势都在变化。   “在匈牙利,只有12%的人选择结婚,所以结婚人群反倒是与众不同的。在北欧,单身都占人口的一半了,所以结婚的那一半是剩女呢,还是未婚的一半是剩女呢?所以这个词本身就很糟糕。”李银河对《博客天下》说。 “逼婚”   不仅是匈牙利和北欧,把结婚从“必需”改为“备选”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全世界的潮流。   2007年,俄罗斯《新消息报》称:“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官员认为,欧洲的婚姻家庭出现了新趋势,初婚年龄平均推迟5岁。”   根据美国城市研究所在2014年出具的一份报告,1960年59%的美国18岁到29岁的成人已经成家,而如今,这一年龄段的结婚率已经降到了20%。同时,该报道预测,将有超过30%的“千禧一代”女性(在美国指1982年之后出生的人群)在40岁时仍然保持单身。   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在2015年年初调查发现,法国人结婚意愿已经降至二战后的最低点。而在日本,适婚女性的未婚率高达70%,30-34岁之间的女性的未婚率则是40%左右。   李银河发现,中国的单身人群也在扩大。1980年代,她在调查中发现,中国大城市的单身、独居家庭是2%,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2%。但即便如此,“在中国不结婚仍会很显眼”。   2014年春节期间,某著名婚恋网站刊登了一则具有“逼婚”嫌疑的广告。一个年轻姑娘面对年迈的外婆,被反复地问:“结婚了吧?”而后姑娘不堪承受心理重压,告诉自己“我不能再慢慢挑了”。在该婚恋网站婚配成功之后,姑娘走到正处于弥留之际的外婆面前说:“外婆,我结婚啦!”   这个以亲情为绑架的残忍“逼婚”故事生动地描绘了现在很多中国家庭在春节期间的微妙气氛。   BBC在2013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