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航空发动机原理、构造与系统 课程大纲说明 课程大纲说明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主要先修课程:普通物理、航空机械基础 主要后续课程:航空工程英语、飞机发动机机型、发动机装配与维修、维修实习等 课程的性质 飞机维修专业(ME-TA/TH)专业必修课 课程大纲说明 作用与任务 掌握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工作原理、特性及结构; 了解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主要工作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为从事相关飞机发动机维修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发动机发展历程 热工气动基础知识 工作原理与典型机型 总体结构与附件传动 冷端部件原理与结构 第一章 发动机概述与基础知识 发动机发展历程 发动机工作原理与典型机型 热工气动基础知识 1.1概述1.1.1人类的飞天之梦 两千多年前的风筝 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 它是如何飞起来的 一千多年以前的 “孔明灯” 世界上最早的、最原始的热气球 现代热气球的鼻祖 关于飞天的民间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图1) 舜帝的斗笠(图2) 风神演义中的雷震子(图3) 达·芬奇笔下的“扑翼机”(图4) 事实证明:依靠人力飞行是不可能的 飞天三种基本途径 基于阿基米德浮力的原理 热气球、包括氢气、氦气球,包括飞艇 基于直接有升力的飞行 火箭、垂直起落的飞机 基于柏努利定律,以速度换取升力的飞行 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旋翼机 补充1:关于飞机的知识 飞机的组成? 机身 机翼 尾翼 起落架 飞机动力装置-发动机 飞机操纵系统 各种其它设备 飞机是如何产生升力? 飞机的起飞过程 1.1.2 航空发动机发展历史 航空发动机百年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 活塞式发动机统治了40年左右 第二个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60年来,航空燃气轮机取代了活塞式发动机 航空燃气轮机开创了喷气时代,居航空动力的主导地位 活塞式发动机发展历程 早期飞机动力源问题的解决过程 飞机动力源问题未解决导致屡次飞行失败 1763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用蒸气机作为动力源,但是质量过重 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试制成热效率高于蒸汽机的四冲程煤气内燃机,终于在1883年内燃机产生 人们试图采用内燃机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 人类历史上首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和可操作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飞行——赖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 第1次飞行时间约12秒,飞行距离约36米,其中一次持续飞行59秒,飞行距离达260米左右 航空发动机从狭义上是航空器飞行的动力,从广义上它也是航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 飞机用于战争目的推动航空蓬勃发展 早期液冷式、气冷发动机 两次世界大战推动发动机的性能提高: 单机功率从不到10 kW增加到2500 kW左右 螺旋桨飞机的速度从16km/h提高到近800 km/h 飞行高度达到15000 m 到40年代末,活塞发动机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活塞式发动机固有缺陷 功率与重量的矛盾 发动机功率与飞行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 发动机功率的增加,将导致发动机重量迅速增大(接近三次方关系) 螺旋桨的局限 接近音速时,导致螺旋桨工作不稳定,推进效率急剧下降 “音障”的出现 音障 音障是一种物理现象,当物体(通常是航空器)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 声波叠合累积的结果,会造成震波(Shock Wave)的产生,进而对飞行器的加速产生障碍,而这种因为音速造成提升速度的障碍称为音障。 现象 在物体的速度快要接近音速时,周边的空气受到声波叠合而呈现非常高压的状态,因此一旦物体穿越音障后,周围压力将会陡降。 在比较潮湿的天气,陡降的压力所造成的瞬间低温可能会让气温低于它的露点(Dew Point)温度,使得水汽凝结变成微小的水珠,肉眼看来就像是云雾般的状态。 由于这个低压带会随着空气离机身的距离增加而恢复到常压,因此整体看来形状像是一个以物体为中心轴、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云团。 涡轮发动机发展历程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60年来,燃气涡轮发动机取代了活塞式发动机,开创了喷气时代,居航空动力的主导地位; 喷气发动机的早期设想 30年代末期,英国的惠特尔和德国的奥海因分别研制成功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WU和He-S3B; 40年代,德国设计制造出轴流式压气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BMW300,美国、法国和前苏联三国相继研制出各自的涡喷发动机J47和RD45; 50年代,喷气发动机技术逐渐成熟,开始取代活塞发动机 ; 60年代初,研发出来的低涵道比(1.5-2.5)涡轮风扇发动机,耗油率为0.07-0.08 kg/(N·h),; 70年代,第一代推力在20000daN以上的高涵道比(4~6)涡扇发动机投入使用,开创了大型宽体客机的新时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