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泉州港的兴衰看中国古代海外贸易.docVIP

从泉州港的兴衰看中国古代海外贸易.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泉州港的兴衰看中国古代海外贸易

从泉州港的兴衰看中国古代海外贸易 摘要: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悠久的海外交通史。泉州的全面开发始于唐朝,唐代开埠,泉州成为当时四大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闻名于世,马可波罗将之誉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明清时期,泉州港逐渐没落,昔日“市井十洲人”、万国国旗飘扬的繁盛之景不再。 关键词:泉州港、海外贸易、东方第一大港、古代商业 泉州位于福建省的东南部,靠山向海。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呈叶脉状向四周分布,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溪流多达35条。海岸线曲折蜿蜓,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14个港口。山的磅礴,水的灵秀,泉州兼而有之。泉州港地理位置优越,且港阔水深,避风避浪,利于船只停泊,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奠定了基础。 泉州港的兴起 公元520-527年间,天竺高僧拘那罗陀到南安九日山建造寺翻译梵文佛经,这是迄今已知泉州最早的海外交通例证。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力渐弱,吐蕃侵占了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而北方则由于战事频繁,丝绸等商品产量减少,商人亦不愿冒险远行。当时,由于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技术的提高,航海业得到了发展。当清脆的驼铃声逐渐淹没在漫漫黄沙之中,汹涌的波涛中又出现了新的贸易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早期的主要运输物品是丝绸,后期则以瓷器为主,分东海航线和南航航线,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唯一起点。唐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南方对外贸易大大需求增加,朝廷也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保护海上通商贸易。唐朝大和八年,唐文宗下令保护到广东、福建通商贸易的外国商人,并且委派官员经常加以督察,强调不能加重税务,以保护贸易自由。泉州港因其腹地经济的发展及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发展迅速,与三佛齐、流求、越南、阿拉伯等地的商品互通有无,有力地促进了港口经济的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来到泉州定居,出现“船到城添外国人”的景象,唐朝政府亦在港口设参军事对港口贸易及来华使节和商人进行管理,泉州地方财政也由此获利。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严重,时局动荡,而福建偏安一隅,受战乱影响较小,经济生产得以继续发展。王审之治闽三十余年,“尽去繁苛,招徕蛮夷商贾,纵其交易”。这里的“蛮夷商贾”,当包括来自“夷洲”、“流求”的台湾商人。治闽的王氏政权在闽置“榷货务”机构,管理贸易,征收商税,将海外贸易置于官方严密控制之下;设市舶司,作为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 泉州港的海外贸易在三十余年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五代后期,留从效、陈洪进刈据泉州,留、陈大力发展海外交通贸易,从泉州港运往阿拉伯、东非等地的货物有陶瓷、铜铁等手工业品,运回的是象牙、犀角、樟脑等贵重商品。 王审知时代福州与泉州同是繁荣的对外港口,但五代末期福州港长期受战乱的影响,大大地衰败了,泉州港由于留、陈的努力,又有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王氏兄弟和留陈二人的举措为泉州在宋元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泉州港的繁荣 时间的马车缓缓前行,历史进入到了宋代。北宋初期,泉州港的发展虽然保持着较好的势头,但依旧无法和广州、明州(今宁波)等开埠历史悠久的大港相比。宋仁宗在位期间,广州港出现衰败的趋势,泉州港则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为适应泉州海外贸易发展需要,市舶司在泉州设立,泉州成为一个“有蕃舶之饶,杂货积山”的繁荣海港。 赵氏政权偏安杭州,虽然南宋政治军事实力较为衰弱,但却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巅峰。由于南宋需要向金国缴纳大笔赔款,政府鼓励商品经济发展,商品流通繁荣,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尤其是制瓷业等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海外贸易十分兴盛。据成书于南宋后期的《诸蕃志》记载,南海有53个国家和地区与南宋通商贸易,南宋商人出海去贸易的也有20多个国家,形成了通向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的海上“陶瓷”之路。泉州靠近政治中心,在南宋地位特殊,许多皇族在此居住,数量仅次于京城临安,为南宋陪都。政治地位的提高促进了泉州的海外贸易发展,港口进出口货物的数量和种类不断提升,贸易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贸易额迅速上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泉州市舶一年的收入即相当于建炎二年至绍兴四年(1128-1134年)7年的总和,贸易额接近广州。南宋中期,泉州贸易更是发展迅猛,此时泉州市舶收益已基本赶上广州。至南宋末期,泉州海外贸易额完全超过广州,而一度兴盛的广州则失去了第一大港的地位。 元是泉州港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将泉州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他在游记中写到:“刺桐城的沿海有一个港口,船舶往来如织,装载着各种商品,驶往行省的各地出售。这里的胡椒出口量非常大,但其中运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