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病害dlx.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茶病害dlx

油茶病害 戴立霞 油茶病害的种类 油茶炭疽病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 Spauld et Schrenk 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的大面积油茶栽培区,以及河南、陕西南部地区发生普遍。病害发生后,引起严重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亡。各省(区)油茶常年因该病减产10-30%,重病区可达40-50%。在典型林分,病落蕾占落蕾总数的26-45%。由于落果、落蕾,对当年产量影响很大。 主要发生在6市14个县市区,分布在永州:道县;怀化:辰溪;湘潭:湘潭县、湘乡市;郴州:宜章、永兴、临武、安仁;岳阳:平江、汨罗、岳阳县;邵阳:绥宁、武冈;常德:澧县。发生面积为29.1万亩,其中轻度发生面积24.4万亩、中度发生3. 7万亩、重度发生0.3万亩。发生面积最大辰溪县27万亩,占92.8%。1982年油茶炭疽病发生面积205.8万亩,同比发生面积下降了85.9%;分布范围也由全省集中到局部地区。 一、症状 发病部位:果实、枝梢、叶片 果实上的典型病斑为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初期,果面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扩大,变为褐色至黑褐色,后期的病斑上轮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雨后,露水浸润和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颗粒状、粘质的分生孢子堆。一果可有一至十余个病斑,病斑扩展后可联合。 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间、叶缘,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常有不规则轮状细皱纹,边缘紫红色。老叶病斑下陷,褐色,有时黑褐色,亦常有不规则、较稀轮纹,病斑边缘紫红色。 春季嫩梢上病斑多在基部,呈舌状或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夏、秋季以树基、树干、大枝上不定芽萌发梢的病斑占多数,症状同上,部位以中部居多。在2、3年生枝条上病斑为梭形、下陷的溃疡斑。大枝和树干上为轮枝状大型病斑,由外向内逐层下陷,木质部灰黑色。 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 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间、叶缘,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常有不规则轮状细皱纹,边缘紫红色 二、病源 由真菌侵染引起。 为真菌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的胶孢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分生孢子梗聚集成盘状,分生孢子为单细胞、长椭圆形或圆筒形,直或弯,内有很多颗粒状物及油球1~2个。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的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 三、发病规律 江西、湖南等省一般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始发病。随着气温上升和果实的发育,病果率也不断增加,病害在7~9月为盛发期,8~9月病落果最多。9~10月花芽染病逐渐增多,病蕾多脱落。 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与温度密切相关。在15~20 ℃时果实开始发病,27~28 ℃时病果迅速增多。在温度适宜时,如雨水多则有利于病害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传播。尤其是夏季(6~7月)多雷阵雨,则可加重病害的发生,但如果夏季连续高温干旱病害发展缓慢,则发病就不严重。 炭疽病的发生,一般说,丘陵地区较山区重,阳坡、山脚、林缘重于阴坡,山顶和林内,成林重于幼林。偏施氮肥会增加病害的发生。林间套种间作,尤其是高秆或半高秆作物发病率也会显著增加。 四、发生特点   (1)病菌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蕾(痕)、枯花蕾、病芽、病果柄、病枝及病叶上越冬。   (2)病害初现期与早春气温、雨量、降雨天数有关。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5~17℃,连续10d,病害即可发生。春雨早、发病也早;春雨多,发病也重。初病最早见于4月上中旬,先是嫩叶、新梢发病,后为果实、花蕾发病。果发病于4月初至5月上旬,到7、8月扩展迅速,病果纷纷脱落,直到10月采收茶果时为止。病蕾在6月初现,8~10月病蕾大量掉落。   (3)发病率。丘陵地区山区高山区;阳坡、山脚、林缘、老树阴坡、山顶、林内、幼壮树。   (4)有些油茶病株年年发病早,病果增加快,病斑扩展迅速,病落果多,成为扩展中心,称为历史病株。   (5)不同油茶品种和单株抗病率不同。一般小叶油茶的抗病率一般油茶,寒露子霜降子,紫红果和小果黄皮果、大果,尤以单株抗病力差异表现更为明显。    五、影响发病的因素: 林内湿度大的中等密度林内,如连季套种高秆作物,有利于病害发展。  六、防治方法: (1)在普通油茶林,尤其重病区,选择抗病高产单株,就地繁育,及时推广。 (2)禁止从重病区调种;种子在果壳储藏或播种前,用0.2%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 (3)冬季之早春前,剪除病枝与带有病蕾、病幼果的小枝至病部以下1.5寸处;摘除病叶、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刮口和工具经0.1%升汞水或75%酒精消毒,伤口涂敷波尔多液保护。 (4)结合抚育,抹除枝干上不定芽,剪除不定芽萌发梢。(5)根据当地可能条件,喷药保护。选用药物有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