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第五章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刺法灸法学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江西中医药大学 第一节 针刺补泻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一、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 (一)补泻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二)针刺补泻是针对病证虚实而实施的针刺手法。 (三)针刺手法要达到补虚泻实的临床效应。 二、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 概念:迎者逆也,随者顺也,迎随有逆顺之意。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 逆经气来时而施,为泻为迎;顺经气去时而施,为补为随。 迎随 《灵枢·小针解》解释“迎随”时说:“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 指出要根据经气的逆顺、盛虚来进行补泻,经气来时,经气充盛,不可用补法,只能用泻法,称为迎;经气去时,经气亏虚,不可用泻法,只能用补法,称为随。 迎随 《灵枢·终始篇》说:“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也就是说迎就是泻法,随就是补法。 迎随 《难经·七十二难》说:“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说明经脉走向有顺有逆,营卫气血运行有浅有深,有盛有衰,根据经脉走向、部位深浅,气血盛衰,采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方法,都叫迎随。 根据迎随即补泻的原则,后世发展为针向迎随等多种可行操作的迎随补泻方法。 1.针向迎随法 针尖顺经而刺为补,逆经而刺为泻。 依据:《难经·七十二难》:“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 金元·张壁在《云歧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中说:“顺经而刺为之补,逆经而刺为之泻。” 很多教科书与著作、期刊所称的迎随补泻法,都是指针向迎随法。 2.深浅迎随法(补生泻成法) 补用生数(1~5分)浅刺,泻用成数(6~10分)深刺。 依据:《难经·七十二难》“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卫属阳属气较浅,荣属阴属血较深,补阳气,泻阴邪。 金元医家还依据了古代河图五行生成数,补用生数,针深1~5分,泻用成数,针深6~10分。 其他迎随法 3.流注盛衰时间迎随法 即子午流注针法,详见《针灸治疗学》。 4.提插迎随法 《标幽赋》:“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插针左捻为补为随;提针右捻为泻为迎。 5.捻转迎随法 汪机《针灸问对》:“吸而捻针,右转为泻为迎;呼而捻针,左转为随为补。” 其他迎随法 6.呼吸迎随法 呼内为补,吸内为泻。张景岳《类经》:“故泻必因吸内针,补必因呼内针,此即迎来随去之义。” 其他迎随法 7.补母泻子迎随法 虚证补母穴,实证泻子穴。 《难经·七十九难》:“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 如心病,泻心包经输穴大陵(迎者迎于前),补心包经井穴中冲(随者随其后)。 三、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 (一)辨别虚实 1.证候虚实:通过四诊合参,辨别证候虚实,作为针刺补泻的依据。虚证采用针刺补法,实证采用针刺泻法,虚实不明显者采用平补平泻法,属气机紊乱者用导气法。 2.脉象变化 3.虚实夹杂 (二)审察经气 1.根据切循按弹和针下感应辨别经气虚实 2.根据得气针感辨别正邪虚实,决定补泻 《灵枢·终始》:“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凡针下得气徐缓,如鱼吞钩铒之沉浮,病人自觉针下柔和舒适,为谷气至。 凡针下沉紧、牢实,行针涩滞,病人感觉针感强烈难忍,为邪气盛。 凡针下虚滑无力,如插豆腐之空虚,经行针手法之后仍然针感微弱者,为正气虚。 审察经气 3.根据补泻效应辨别手法是否适宜 若施行补泻手法后,虚者针感由弱转强,或出现热感,说明补泻手法适宜,起到了补虚扶正的治疗作用。 若施行补泻手法后,实者针感由盛转衰,强烈感应变得柔和,或出现凉感,说明补泻手法适宜,起到了祛邪泻实的治疗作用。 (三)明辨经络 针刺补泻须掌握经络的循行方向,熟悉经络的气血流注,方能遵照迎随补泻原则施行补泻. 四、决定针刺补泻的主要因素 针刺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以下三因素 。 (一)机体反应状态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病理状态时,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补泻效应。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是针刺补泻效果产生的主要因素。针刺具有双向、良性的调节作用。 (二)腧穴的特性 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是产生补泻效应的重要条件。 1.偏于强壮补益作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命门、膏肓、足三里、百会、神阙、五脏背俞穴等穴。 2.偏于祛邪泻实的穴位有:十宣、八风、八邪、委中、井穴、荥穴等。 (三)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是促进内因转化,产生补泻效果的主要手段。通过针刺补泻手法,可以使针刺的良性调整作用进一步加强,补虚泻实的效应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 针刺补泻手法 一、单式针刺补泻手法 (一)徐疾补泻法:徐,缓慢;疾,快速。 徐疾补泻法是以进针、出针以及行针的快慢分补泻的针刺手法。《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