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新阶级力量的出现 1.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1)表现 ①自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相继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甲午战争后,列强各国竞相在中国索取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列强通过向清政府强加政治借款,投资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藏、修筑铁路等形式,不断增加资本输出,进行经济掠夺。 (2)影响: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的有识之士,不能不有的放矢地寻求救亡之策。这是刺激维新运动兴起的重要时势条件。 情境材料 下图是清末一位爱国人士所画。图中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肠代表德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探究思考 (1)这幅图画反映了什么问题?美国的侵略方式与其他列强有何差异? (2)有人为此画题诗曰:“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答案 (1)①反映了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②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侵略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2)反映了爱国者力图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2.新阶级力量的出现 (1)条件: ①经过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侵略既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出现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 ②甲午战争以后,爱国的民族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的屈辱,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自办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③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的发展。 (2)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特点: 材料一、二体现近代民族工业有何特点?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据材料三、四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阻力? 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艰难。 探究思考 (1)对比两则材料,概述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及说明的问题。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维新变法运动有何影响? 答案 (1)概况: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企业中商办厂矿数增加,投资额及其在总资本额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官督商办、官办企业数量、投资额及其在总资本额中所占比重全部呈下降趋势。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康梁的维新思想 (1)条件: 康有为到过香港,亲身接触和体察到西方资本主义事物,又研读了一些西方书籍,思想发生趋新变化;有感于中国落后和危难的现实,开始有的放矢地进行维新变法的筹划。 (2)著书: 在广州讲学,进行维新宣传和人才培养,并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概况: 1895年,康有为联络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签约,并设计出“富国”、“养民”、“教民”和“更新国政”等变法方案。史称“公车上书”。 (3)作用: 形成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成为维新运动开始的标志。 2.“公车上书” (1)导火线: 清政府与日本议定《马关条约》。 3.维新变法运动 (1)康、梁的活动: 北京出现维新刊物《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成立维新团体强学会;上海成立强学会和《强学报》创刊;梁启超在上海的《时务报》上发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 T 27875-2011_港口重大件装卸作业技术要求_高清版_可检索.pdf
- 商品混凝土采购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的QTL定位.pdf
- YOLOv5(PyTorch)目标检测:原理与源码解析课件PPT模板.pptx VIP
- 辛弃疾《西江月》通用课件(页).pptx VIP
- 工程技术液压工程师岗面试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TCFLP 0026-2020-散装液体化学品罐式车辆装卸安全作业规范.pdf VIP
- 2025年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试卷及答案.pdf VIP
- 疾控中心培训课件:《公安系统职业性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及职业暴露预防》.pptx VIP
- MSA测量系统分析自动表格.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