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過往河川治理之缺失,因應治水條例之挑戰.docVIP

體檢過往河川治理之缺失,因應治水條例之挑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體檢過往河川治理之缺失,因應治水條例之挑戰

體檢過往河川治理之缺失,因應治水條例之挑戰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張豐年 體檢過往河川治理之缺失 有鑑於天災無從整治,但人禍卻大多可事前防範,本文乃直接略過天災,僅就導致災難而易被忽略掉之各種人為因素探討。 水患發生之人為因素未經徹底探討,治理未能對症下藥: 中央疏於調整過時違反自然之經建開發政策:過往之執政者皆以經建掛帥,強調多功能開發,對河川之認知僅止於水循環,卻忽略掉其同時亦為土石循環必經路徑之事實,在此無知之下到處硬以人為工事阻礙河道,當然免不了出「水與土」之問題。九二一地震後大甲溪流域及中橫之慘況即為最佳之例。 規劃設計不良:工事深度不足或立基於軟弱地盤上;河道截彎取直,減低洪泛區;濫建河濱公園、親水設施、人工濕地,搶奪河地;都市計畫、重劃或重要交通建設填高、挖深地基,改變原有水路,以致排泄不良等等情況到處可見。台中盆地內大里溪流域各支流即有上述諸情況發生,雖經整治每遇大雨則到處淹水。 施工不實:工地現場缺乏防護設施,在無防禦狀態下,遇大雨則岸邊之水土流失,抑或經由瘻管(管湧)而倒灌淹水,九三年八月艾莉颱風時北市捷運於淡水河底施工不實導致三重市大淹水即為明例;到處偷工減料,以致同一地點屢做屢毀,需一再投入工事等等。 後續維護管理不佳:低窪地區以圍堵方式治水,但抽水設施疏於維護,臨時派不上用場,如九十年納莉颱風帶來之豪雨導致北市大淹水,另九十四年梅雨季西南沿海低窪地區多處積水不退皆為同樣情形。 制式整治盡除每條河川之生命力,帶來生態環境之全面浩劫: 剷盡兩岸之原生植被,破壞自然護衛機制。 兩岸幾皆一成不變地以水泥築堤或護岸,另附加防汛道路。 假借「親水」名義,行各種「硬體建設」之實。 不知河川乃最佳之「自然濕地」,卻硬花錢於河床營造「人工濕地」。 在環保單位缺席,漠視污染之下埋頭整治,成果事倍功半: 大部分可分解之有機污染物會造成河道優養化、陸化、雜草叢生、阻礙水流之後果,不利於防洪。 少部分不易分解之長久有機污染物(POPs) 標榜生態工法派急於搶奪傳統工法派之地盤,同樣帶來河川之浩劫: 標榜生態之規劃中常見之各種聯防措施,如「路堤共構、蛇籠墊、格樑植生、基礎工、護坦工、檔土牆等等」表面上雖已不築水泥堤防,但實際上卻同樣是溝渠化河道,將水泥分散於格樑、基礎工、護坦工、檔土牆等等人工構造物上,使用並未真正減少。 水際施以水泥(如漿砌護岸阻礙水陸生態之交會)、全面人工栽植(排斥原生植物)等等作法更是背離生態內涵,與傳統工事相去不遠。 近期公家部門一窩蜂標榜生態地以蛇籠為護岸之作法令人費解,殊不知其富透水性與屈橈性之優點除可搖身一變成其致命之缺點外,如桃芝水災後被遍置各處之蛇籠護岸於短短之數年內已陸續出現淘空、下陷、斷離之問題,植物亦因水分不足而難以長上,種種困擾不亞於傳統水泥堤防。 「圍堵、加高堤防」之防洪策略有如住家失火時之鐵窗效應: 水利單位於河川築高堤之目的無非為防止河岸遭沖刷流失或居家遭水淹。首就岸邊之水土保持功效而言,當然築高堤若深度、強度足夠理論上可防止水土遭沖刷流失,然台灣卻到處有偷工減料之問題,工事剛完旋即遭沖毀之情形屢見不鮮。次就防止淹水之目的而言,縱使堤防之高度或強度皆足夠,亦難以全面防止,理由在於: 不管再如何圍堵,亦難以全面斷絕堤內外水經由正常連通管道或漏洞而倒灌逆流、淹水,如九十三年八月艾莉颱風時因台北市捷運工程之地下涵管人為疏漏,導致淡水河之水倒灌入三重市,引致大面積淹水。 只要洪水位高過地面高度,不管築多高之堤,除非能完全阻隔內、外水系統之連通,否則還是逃不掉淹水之命運。換言之,在水往低處流恆常不變道理之下,淹不淹水取決於原本河岸與河道洪水位高度之相對落差,不在於堤防有多高。 設若技術上真能完全隔絕內、外水,還必須有抽水設施配合才有可能成功,但抽水整環節只要有一疏漏(如尚有漏洞或被忽略之逆流管道存在、防逆流裝置失效、機器設備運作失靈、缺電等)就會前功盡棄,如九十三年台北縣市於艾利颱風及九一一水災所遭遇者。 因應治水條例之挑戰 水患治理特別條例已經立法院加碼通過,環保團體在木已成舟之劣勢下欲加以扳回事實上為時已晚,不過無論如何總還有一些使力空間。茲此先行提出一些個人之看法,期能集思廣益;縱使最後未盡如人意,至少亦需讓錢花在刀口上,不被輕易分贓掉。 一、 建議採多方行動策略 儘速結合同道,抗議政府、立法院黑箱作業,未讓民間團體參與: 迅速組成、健全河網或河川關懷聯盟等組織,將各地既有之關懷團體廣納進來,以發揮更大之影響力。 探討分析各處水患之原因,並主動檢視官方版本是否真能對症下藥。 收集各地河川過往經整治後仍發生水患之實例,以為反擊。 為能破解要求加強整治之普遍聲浪,並化解各種阻力,及早再教育政府官員、民代及民眾。 由各地方團體負責再教育當地民眾,甚或民代、水利官員等。 為能藉力使力,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