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当一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所期待的报酬,或者得到意料之外的惩罚,他就会非常愤怒并有可能做出攻击型行为,而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就更有价值。 B、当一个人的行动得到了预期的报酬,尤其是比预期的报酬更大,或者没有收到预期的惩罚,他就会很高兴,并更有可能去做受到认可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历史性问题、情感因素 攻击–赞同命题揭示了人类行动的感情色彩,行动受自我公正感的支配。 在对两种行动之间进行选择时,人们会根据当时代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的增强,其结果的总价值也会增大的行为。 人是一个会合理盘算的功利主义者。在行动前除了要考虑行动结果的价值,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得到。 行动=价值×可能性 理性命题在指出行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行动的可能性问题。 成功命题是其理论的最基本的公理,它指出人们的行动总是追求报酬、逃避惩罚; 刺激命题指出行动受到经验和情景的制约; 价值命题指出人们在进行行动选择时是有价值判断参与的; 剥夺–满足命题限定了价值的时效性; 攻击–赞同命题揭示了人类行动的感情色彩,行动受自我公正感的支配; 理性命题则在指出行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行动的可能性问题。 建立在权力和权威基础上的分层体系。 (1)权力和权威的起源:最小利益原则。 在持续的社会情景中,得到最小利益的人最有可能为合作指定条件。 (2)一部分人掌握着一些为他人急需的特殊的资源,因而被给予较高的地位,社会分层体系由此形成。 分配公平性原则。人们在交换中,要对成本和报酬、投资和利润的具体分配比例作出判断。在投资相同的情况下,总是希望得到的报酬和付出的投资成正比;在成本一样的情况下,总是希望得到的利润与付出的投资成正比。 如果人们不能按照公平性原则得到相应的报酬,就会在报酬分配方面出现不公正或脱节的现象。“越是因分配公平未能实现而使某人不利,此人越是可能显示出我们称之为愤怒的感情行为。” 公平性标准: 行动者过去的经验; 行动者认同的比较群体。 美国行为社会学和社会交换论的创始人物。 一个科学主义取向的社会学家。 主要批评:理性人假设(行动偶然后果); 心理还原论; 未考虑宏观社会结构对交换行为的限制。 个人生平 著述 学术旨趣 Peter Michael Blau Born February 7, 1918Vienna, Austria Died March 12, 2002 School/ tradition Elmhurst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918年2月7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犹太人家庭。17岁时在一家地下刊物上撰文反对政府镇压示威游行而被判叛国罪,不久被释放。1938年逃亡捷克时被纳粹逮捕,后释放滞留布拉格。在高中老师帮助下获准去美国学习,因签证问题辗转到法国的勒阿弗尔,最后于1939年到达美国,受难民奖学金资助到伊利诺斯州的Elmhurst College学习。 1942年随美国军队返回欧洲担任质询官,并得知家人(除在英国的妹妹外)被纳粹杀害。1943年入美国籍。 1945年到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在默顿指导下读研,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1953-70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70-88年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授,1988年退休。之后到北卡罗来纳大学“补差”。 1974年担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80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3月12日去世。 思想背景:霍曼斯,齐美尔,默顿 学术兴趣: 组织社会学 社会交换论 社会结构理论 1、理论基础 2、社会交换原理 3、社会交换过程 4、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 布劳的交换理论重点不是个人之间的交换关系,而是社会结构的交换基础;不是探讨影响个人之间交换过程的心理因素,而是考察基本交换过程对形成和发展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业已形成的社会结构对交换结构的制约。 结构交换论。 接受霍曼斯交换论的解释原则,但强调: 1. 社会交换行为的基础是经济学而非心理学; 2. 普通的交换理论可以解释小群体个人面对面的交换行为,而面对群体、组织、社区等宏观层面的社会事实时,需要考察受到社会结构制约的宏观交换和间接交换等过程。 强调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 1. 报酬、价值具有相对性和模糊性,没有统一的价值标准; 2. 社会交换中,个体的目标是多重的,兴趣和偏好常常自相矛盾,并且个体的选择不总是理性的,并受到规范的制约。 1、理性原理:人们在从事某种行动时,越是期望从对方那里的得到更多的报酬,就越有可能从事这种活动。 2、互惠原理: A、人们之间交换报酬越多,越有可能产生互惠的义务并以此来支配 以后人们的交换。 B、越是违反交换关系中的互惠原理,被剥夺者就越倾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