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第十一章剖析.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学说史 第十一章 新古典厂商理论的挑战与修正 第一节 最大化厂商模型面临的挑战 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由马歇尔打下基础,经过希克斯、张伯伦和琼·罗宾逊等人的补充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就是各类厂商都会把产量和价格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基本原则,决定在利润最大化的水平上。 最大化理论前提与现实的距离 新古典厂商理论中利润最大化模型的建立,需要一系列前提: 企业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业主型企业 经济生活中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企业对市场的需求情况是确知的,对成本情况也是明白无误的 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概括了全部企业内容,企业内部的组织活动具有充分的效率,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价值只是投入品数量的函数,投入产出间存在确定的单一关系 来自实践的挑战 英国经济学家霍尔和希契在1939年《牛津经济学文献》上发表了一个通过实地调查得到的报告,指出所调查的38家厂商中有30家的价格决定或多或少是根据“完全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可容许的利润);最主要的理由是厂商考虑的是长期利润而不是眼前利润,也不清楚消费者的偏好,无法了解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曲线。 美国莱斯特1946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工资——就业问题上边际分析的缺点》一文,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决定就业量时市场需求远比工资率重要,而对工资和工资变动并不敏感,与新古典厂商理论认为就业量决定于工人边际生产力和工资率相等的看法大相径庭。 来自理论的挑战 新古典厂商理论关于利润最大化的模型适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的业主型企业,针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现实情况,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多种企业经营目标的理论: 1、销售总收益最大化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在1959年发表的《商业行为、价值与增长》一书中提出,典型的寡头垄断厂商的目标是在获取某一“最低”限度利润水平的约束下,实现销售量(总收益)最大化 来自理论的挑战 2、增长最大化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彭罗斯1959年在《企业增长理论》一文、马里斯1964年在《经理型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一文中提出了差不多相同的理论,认为厂商经理们的目标可被假定为是追求“增长的最大化” 3、效用最大化模型 威廉姆森1964年在《自由支配行为经济学:厂商理论中的管理目标》中提出一个非利润最大化模型,经理们管理企业的目的是使他们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经理们的效用又是“职工人数、报酬和可自由处置的利润”的函数 来自理论的挑战 鲍莫尔的销售量最大化模式、马里斯的增长最大化模式和威廉姆森的效用最大化模式,从管理者角度看都可以归入管理者企业论这一类模式 这类企业论以管理者权力至上为依据,认为企业经营目标是使管理效益最大化而不是股东利润最大化 还有一类被称为行为派企业论,也是在批判传统厂商理论的利润最大化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企业从事的不是最大化行为,而是次优化行为 第二节 行为派企业论与非最大化理论 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1916-2001)从怀疑个人理性这一角度对新古典的最大化厂商理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经济学家们给经济人赋以一种全知全能的荒谬理性。这种经济人有一种完整而内在一致的偏好体系,使其总是能够在他所面临的备选方案当中做出抉择;他总是完全了解有哪些备选的替代方案;他为择善而从所进行的计算,不受任何复杂性的限制;对他来说概率计算既不可畏,也不神秘……但同具有血肉之躯的人的真实行为(或可能行为),看不出有多大关系。” 西蒙的“有限理性”与“令人满意” 具有血肉之躯的人的真实行为,不可能建立在完全理性基础上,而只能建立在“有限理性”基础上 考虑到活动者信息处理能力限度内的理性 人们不具备求得“最优化”的条件和能力,只能尽力作出“令人满意”的决策 满意的利润水平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设定的 塞尔特和马奇的行为派理论 塞尔特和马奇1956年在《经济科学季刊》上合作发表了《供方垄断理论中的组织要素》一文,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西蒙的理论 企业行为的次优化的产生,在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中不同集团的目标冲突 厂商实际上是不同群体通过各种组织形式结合而成的联合体,其中股东、经理、员工是最重要的三个主体 抱负水平是某一行为主体对某一目标所渴望达到的水平,并且当前的抱负水平取决于厂商过去所达到或实现的抱负水平。 管理层确定一个合理的厂商目标,并尽可能使之与各群体目标的冲突最小化 塞尔特和马奇的行为派理论 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的两大原则决定了厂商根据确定的目标努力实现一种适度、合理、长远的利润 厂商的整体目标与各种利益群体目标相矛盾时,冲突极可能爆发,但实际情况说明大多数企业一般而言还是有较好的稳定性的,因为各群体与厂商事先签署的合同或契约限制了各方自由行动的可选择性 塞尔特和马奇的厂商理论还特别注意到现代企业中最高管理层的一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