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谬误讲述.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二、谬误的避免 要避免谬误的发生,首要的在于针对不同的谬误采取不同的对策。其次,需熟练地掌握各种技巧方法,结合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综合分析,全面论证,则更能有效避免。 ×本章结束× * * 第十一章 谬误 教学要点与重点 谬误的概念及种类 非形式谬误的特征 谬误的成因 * * 第一节 谬误的概述  一、什么是谬误 在认识论中,“谬误”一词与“真理”相对,指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在逻辑学中,它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泛指人们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所产生的一切逻辑错误;一种是指由于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而产生的各种逻辑错误;还有一种是仅指由于违反论证规则而的各种逻辑错误。本教材指第一种。 诡辩从逻辑上说,是指违反事实与真理的辩论,是有意识地为某种谬误作论证。 * * 二、谬误的种类 1、从逻辑符号学的角度划分为: (1)语形谬误 (2)语义谬误  (3)语用谬误 2、依据推论的形式和内容划分为: (1)形式谬误  (2)非形式谬误  * *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非形式谬误  一、相关谬误    相关谬误是由论据与论题的心理相关造成的,它不具有逻辑相关性,其实质在于以感情代替逻辑,而不用逻辑的规范评价论证。 相关谬误主要有诉诸无知、怜悯、诉诸众人、权威、诉诸人身、强力等谬误。 1、诉诸无知 特点是以某一命题的未被证明或不能被证明为据,而断言这一命题为真或假。它常以下面的形式出现。 形式1:因为尚未证明(或不能证明)A真,所以A假。 如:歌德巴赫猜想是错误的,因为还没有人能证明它是正确的 形式2:因为尚未证明(或不能证明)A假,所以A真。 如:鬼是存在的,因为没有人能证明没有鬼。 2、诉诸怜悯 特点是: 诉诸感情,打动人的怜悯心,博得同情,诱使人相信其论题。 例如: 他上有80岁的老母亲要赡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婴儿要照顾,妻子又下岗待业,我们怎么能判他死刑呢? 3、诉诸个人 特点: 以某个人的言语行为作为判别某个论题真假的标准。 例如 : 当你有清楚的证据表明,亚里士多德曾断言:所有元素包括空气都有重量,只是除火以外。你还能怀疑空气有重量吗? 4、诉诸众人 特点: “以众取证”,论证中援引众人的意见、信念或常识,迎合某些人的需要,以使之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 《战国策.魏策》:魏、赵互为敌国,魏败于赵,只好以一位大臣为赵之人质。出发时,该大臣心事重重地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人跑进来说外面街上有虎,您信吗?”魏王说:“不信”。“如果又有人告诉您大街上有虎,您信吗?”魏王说:“我半信半疑”。“如果有第三个人进来说外面有虎,您信吗?”魏王说:“那样寡人只好相信其为真了。”   大臣劝君:“皇宫外不会有虎,是很明白的事,可是有三个人说有虎,您就信以为真。而今臣作人质于邯郸,离您千里之遥,若有人向您进臣之谗言,还请您明察秋毫啊!”。魏王表示:“我不会被谗言所惑。”可是大臣尚未到邯郸,谗言已多次传到魏王耳边。待人质归来,魏王拒不相见。 5、诉诸人身 特点: “人身攻击”,论证问题不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发表意见,而是针对提出观点的人的出身、职业、品德、处境与论题无直接关系的方面进行攻击。 例如: 公共汽车上,大家正排着队伍按先后顺序有秩序地上车,忽然,一个抹着口红、衣着入时的女青年要插队。一个衣着朴素的农民拉乐她一下,并说:“请你到后面去排队!”女青年回头一看,满脸怒气地说:“拉我干什么!乡巴佬,你也有资格来坐汽车?” * * 6、诉诸强力 特点: 论证者借助强力、威胁、恫吓,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放弃他本人的观点。 例如: 乡长对各村长说:“以后有谁再把村人均收入报到2000元以下,小心你头上的乌纱帽!” * * 二、歧义性谬误  ※歧义性谬误的造成,其实质在于违反了语言的明确性原则及交际的相关性原则。 ※歧义性谬误主要有证词歧义、构型歧义、错置重音、合成的谬误、分解的谬误、断章取义的谬误、稻草人的谬误等。 * * 1、语词歧义 特点: 混淆同一语境下某各此或短语的不同意义。 例如: “事物的终了意味着它的完善,死是生命的终了,所以,死意味着生命的完善。” * * 2、构型歧义 特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