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星火教育一对一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次课
共( )次课 课时:课时 教学课题 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特殊文言句式
2、辨析不同的文言句式并会改正 教学重点与难点 辨析不同的文言句式并会改正 常见的特殊文言句式
知识精讲:
所谓的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特殊句式了。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格式等,这些句式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过。虽然在新大纲中没有对学生要求掌握它们,但我们应当对这些句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下面我就文言文中的这几个特殊句式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2.1 判断句式
何为判断句?判断句应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它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条件:
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要作出判断。
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种类比较多,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也。”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用“则”来对日中时的形状作出判断。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不能久留,就记下这些景色离开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只是增加一点笑料罢了。”其中的“耳”为语助词表判断。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世说新语》)中的“非”解释为不是,做出否定的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中的“非”也是否定的判断词。
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王安石《伤仲永》)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
判断句的作用
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它可以判断人或者事物的性质或作用;判断或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
判断人的籍贯;
判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些都是判断句中主语和谓语间一般是同一关系或类数关系,但实际上并不都是这样简单,有的则是以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十分丰富的内容,这是判断句的活用。由此可见,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以相当成熟了。
【小试牛刀】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_T 15587-2023 能源管理体系 分阶段实施指南(OCR).pdf VIP
- SMS-C-15各岗位船员安全管理职责要点 .pdf VIP
- 风机设备吊装专项施工方案(终版).doc VIP
- 东芝电梯CV620电梯电气图纸.pdf VIP
- 美团地推销售流程.pptx
-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办法.docx VIP
- 一种采用LC-MS检测低分子肝素中寡糖含量的方法及应用.pdf VIP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初中教育共同体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详解).pdf VIP
- 钢筋原材料试验自动计算.xls VIP
-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