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的质量控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的质量控制 陈文侃 中交一航局大连第三分公司 350000 摘 要 阐述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原理、主要设计参数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从强夯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全面系统地归纳了强夯施工与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影响工序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阐明了对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 强夯法 加固 软土地基 质量控制 1 引言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Dynamic?Consolidation),即用履带式起重机反复将10T~50T的锤起吊到10~25?m高度,而后利用自动脱钩释放夯锤自由落下,其动能在土中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和高应力,致使孔隙被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夯实点周围产生裂隙,成为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的主要通道,土体迅速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与承载力、降低压缩性、改善其抵抗振(震)动液化能力、消除湿陷性等。该法自诞生以来,以其经济易行、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便捷、节省材料、质量容易控制、适用范围广、施工周期短等突出优点,,因此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工民建、公路、铁路路基、机场跑道、码头等地基处理工程。而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通过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指导施工单位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工程造价经济合理性有很大作用。 2 工程概况 福州港可门作业区区4#、5#泊位工程,陆域形成总面积为83.4万m2,强夯处理部分包括矿石堆场普夯,道路和生活区强夯,斗轮机基础、抛石挤淤强夯,其中强夯面积121712m2普夯面积94837m2,地基采用施打塑料排水板后回填土石料,然后进行堆载预压处理,卸载后采用强夯加固,以提高回填土的密实度,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强夯加固采取二遍点夯一遍普夯方法,夯点布置为正方形,跳档夯间距,点夯夯击能为2500KN-M,夯点间距7米,点夯2遍,每点每遍夯12击;普夯夯击能1200KN-M,普夯的锤底要求搭接,夯印搭接为1/3锤底直径,普夯每点夯3击。 3 强夯法加固地基原理 3.1 宏观机理 回填土石料由于没有固化内聚力???,其主压实区和次压实区通常较大,次压实区显示出压密作用急速减少。夯击时,夯坑易塌陷,提锤不会握裹,夯坑深度可较大,故总加固深度较大。同时,振动作用可使振动影响区回填土振密或松动,可加大加固深度并可能引起周围回填土的振陷,场地发生环裂,引起邻近建筑物下沉。密土在覆盖力小则可能变松,松土则变密。 根据梅那(L.MENARD)提出的动力固结模型理论: 1.饱和土由于存在微小气泡而呈现压缩性; 在多次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产生液化; 由于土体产生裂缝或趋于液化所引起的渗透性增大; 土体的触变性恢复; 以上四点可解释如下: 饱和土的压缩性:饱和土的孔隙中除了有孔隙水外,还有小部分有机质分解产生的微小气泡,其体积约占整个体积的2-3%,最多可达4%,强夯时,原土体中孔隙和气泡压缩,在压缩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变形能,在压缩过程结束时,变形能释放,反作用于周边孔隙水,使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中水(主要是自由态水)沿孔隙排出,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而土体固相体积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不变。这样每夯击一次,气相和液相体积均有所减小,使饱和土产生压缩,出现沉降。另外在强夯的反复冲击过程中,含有气体的孔隙水具有滞后现象,气相的体积不会发生瞬间膨胀。原土体颗粒周围的附着水,由于振动和温度升高,变为自由态水,在土体颗粒间起“润滑”作用,消弱土体颗粒间的粘聚力和内摩擦力,从而使土体强度下降; 液化的产生:土体的压缩、沉降与夯击能呈正比,当夯击能达到一定程度,土体压缩、沉降不复发生,土体呈现不可压缩性,此时对应的夯击能即为极限饱和能,饱和能的大小与土体种类有关,一般为50-300KN.M/m3,夯击能一达到饱和能,土体就出现液化,原附着态水变为自由态水,此时土体强度最低。 渗透性变化:随着夯击能增加到饱和能,按照力学平衡理论,孔隙水压力上升等于土体上部自重覆盖压力。随着孔隙水和气泡的逸出,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按照梅那的动力固结理论,强夯时,土体局部液化,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大于土体的横向压力,土体结构沿着纵向产生破裂,形成树枝状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压力陡增,随着孔隙水和气泡沿孔隙的逸出,孔隙水压力消散,当与土体横向压力平衡时,裂缝闭合,土体中水的运动又恢复到常态。 触变的发生:如下图所示,强夯后,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均有大幅度的增长。而土体的变形在这期间却变化极小,这是因为原自由态水重新被吸附后变为附着态水的缘故。触变恢复是比较缓慢的,一般来说夯击6个月后土体的抗剪强度只比夯击一个月后(此时孔隙水压力已完全消散)增加20%-30%。变形模量增加30%-80%。所以对夯击效果的检查可以放在夯击后4-5周后进行。 附图,强夯时土体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根据上述理论可以认为:强夯法机理就是在极短时间内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