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ppt
第十四章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 第一节 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三节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到“战时 经济” 三、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 成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1)背景: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俄国进入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纪元。革命前的俄国,虽然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并形成了垄断资本,但远远落后于美、英、法等国家,并且是个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2)土地国有化: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立即进行“剥夺剥夺者”的工作。首先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在1917-1918年先后两次进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废除了其他一切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土地国有制。 (3)工业国有化: 11月14日就颁布实施了《工人监督条例》,规定在工业、商业、银行、农业、运输业和合作社等有雇佣工人的企业成立工人监督机构,负责监督企业的生产购销和一些财务活动。从1917年底开始,政府陆续通过法令对银行、大工业企业、运输业、对外贸易实行了国有化,在1918年中,国家已将全部银行、运输业、对外贸易和3/4 的工业资本掌握在政府手里。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1)背景:1918年上半年,国内外两股反革命势力联合起来,向俄国发起进攻。英、法、日、德、美等14个国家不宣而战,从四面八方将军队开进俄国,对俄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很快占领了俄国3/4的国土。 (2)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 对整个工业实行单一国家所有制;建立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粮食和其它一切生活必需品的贸易由国家垄断;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3)评价:经济上国家垄断化,交易上实物化,分配上平均化,生活上供给化,政治上集权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应付战争的特殊产物,具有战时经济管制的性质。这种以共产主义作旗帜的军事体制,从应付战争的角度来说,有效地集中、调动和使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对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商品货币关系受到极大的限制,各方面的经济关系逐渐实物化。 3.实行“新经济政策” (1)背景:经过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和三年的自卫战争,苏联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和削弱。据苏联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20年大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14.1%,煤炭为30%,粮食产量为59%,交通运输也几乎瘫痪,粮食和日用品严重匮乏。农民暴动和工人罢工到处可见,军队也发生了喀琅施塔特水兵叛乱,整个国家面临着“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实施: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主要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整顿国营经济,实行经济精算制和物质奖励原则;加强计划管理,协调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4)评价: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政治经济危机下不得不采取的政策,是对“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是苏维埃国家“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探索出了一条在以小农为主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杠杆来发展经济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二、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到“战时经济” 1.国家工业化及其特点 (1)工业化过程:1926年到1928年9月的工业化开始阶段。1928年10月开始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全面开展阶段。社会主义工业化促使工业迅速增长,1929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已占据优势地位,1932年苏联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增加到70%,并建立了能以现代技术改造整个工业和农业的重工业基础。另一方面,工业中的社会主义成分不断增大,到1932年已把工业方面的资本主义成分消灭,成为工业中的唯一经济体系。 1933年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工业化阶段。 (2)工业化特点:坚持高速度;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坚持高积累、低消费。 2.农业全盘集体化及其特点 (1)农业集体化特点:在农业中基本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小农经济,形成了由集体农庄、农机站和国营农场组成的公有制经济和大农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主要农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庄员和职工有权在规定范围内经营个人家庭副业,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