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畴壮族“竜”崇拜与生态环境.doc
西畴壮族“竜”崇拜与生态环境 摘 要:西畴壮族以祭拜“竜”神的形式来寻求保护民族生态环境,体现出壮族人民渴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以原始宗教生态伦理这种观念来保护生态环境是有参考价值的。 关键词:西畴;壮族;“竜”崇拜;生态环境 一、文化背景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省连山、以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州壮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群中的骆越、西瓯人。壮族是文山的土族民族,继承了百越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传统文化和精神信仰文化。在精神信仰方面主要是崇拜多神,而物质文化则是以稻作文化为主。几千年以来,从百越人再到我们现在的壮族居住的地理环境都是背靠山而居,水源在村头;村寨的左右两侧是他们最热爱的“那”(指壮族水田),形成依山傍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道自然景象。和谐的自然景象源于壮民族对生态环境的敬畏和崇拜。 西畴县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中部偏南。地处东经104°22′~104°58′,北纬23°06′~23°3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县人民政府距昆明市454公里,距州府驻地85公里。县境东西长63.6公里,南北宽59公里,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62.9米,最低海拔为645米。西畴属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雨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9℃。西畴是典型山区县,耕地土壤属微酸性(PH6.5以下)占24.2%,中性(PH6.5-7.5)占75.6%,碱性(PH7.5以上)占0.2%,宜种稻谷、玉米、麦类、薯类、花生、油菜、甘蔗、三七、烤烟等。西畴历史悠久,约四五万年前就有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西畴人”在县境内生息繁衍。明、清时期,广南部分壮族迁入西畴,主要居住在今兴街、莲花塘、鸡街、新马街等地,从此西畴壮族在地世代相传。 壮族是注重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民族。在原始时代,人们不能理解万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理解天灾疾病,便由心生“万物有灵”的观念,这种唯心主义的思维模式,至今壮民族仍然有保留。壮族在生活中崇拜多神,如天神、祖先、山神、树神、太阳神,并将这些神灵都附在古树上,把这些神灵统称为“竜”神。“竜”在壮语是森林、树林、山林的意思。每年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祭拜古树仪式,以求“竜”神赐予我们年年风调雨顺,稻田里有好的收成;保护家园,保护人们世代平安。孩提时代就常听祖父说“有山才有树、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那’、有‘那’才有人”。在壮民族心里早把树林与水、水与稻、稻与人、人与森林和谐共处的共存模式,转化为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对大自然的崇拜以及宗教信仰。几千年来的生活模式,壮民族传承了“竜”文化。 二、“祭竜”仪式简述 调查发现,在大部分壮族村落,“竜”崇拜至今仍然是很受重视的民族文化之一。壮族村寨每年都祭拜“竜”神,祭拜的对象有树、有山、有水源各不相同,形式上也各有不同,但意义上都是对自然环境的崇拜。笔者家乡西畴县摩所村是一个壮族聚居的自然村寨,约53户,村民操壮语南部方言,自称“濮侬”。“祭竜”是村寨最隆重的节日也最具特色。摩所村是以祭拜古树的形式来表示对“竜”神的崇拜。这棵千年古树被封为“神树”,是世代壮族先民保护下来的一棵榕树,胸径688厘米,树冠覆盖地面2000多平方米,是今云南省最大的一棵树。 “祭竜”是村寨里的头等大事,每年阴历三月的第一个鼠日(按当地赶集的算法及说法)就是“祭竜”的日子。临近三月,村寨长老约定时间到老人厅商谈相关事宜。按照祖规,村寨长老由寨主姓氏中最年长的老人来担当,安排每年轮流抽出的两户人家来为祭拜仪式做前期准备。在祭拜活动的前一周,每户壮族村民会给负责做准备的人家一份钱购买食材,标准是参照各户拥有良田的比例来收,良田多则多收、少则少收,表现出壮民族的公平意识、和谐意识。这些钱主要用来购买家畜,有黑猪一头、公鸡和母鸡各一只。其次,各户妇女结伴到山上寻找一种稀有的植物,俗称火草(农历二三月生长得较茂盛),用于给糯米着色和添香。 活动当天,全村长老和各家男主人早上八点前往祭拜的古树下着手准备祭祀活动,各户男主人负责将祭祀用的牲口带到“神树”下宰杀,待成熟食,由几位长老把酒、肉、菜放在簸箕里端到树洞内进行祭拜。听祖父说,祭拜时只有长老才有资格参加,且不能大声喧哗,以表示壮民族对神灵的崇拜,以及对祖先的尊敬。此时,妇女和儿童不允许到祭拜仪式现场,也不能外出做农活,更不能到古树附近闲逛,而是在家中负责做侬粑,侬粑是将糯米洗净后舂成米浆,然后把采摘的火草碾碎和米浆搅拌成均匀的糊状,用小火炕制而成,口味清香,糯而不腻。祭祀完成后,寨主和长老们会与各家男主人在神树下吃一顿饭,并将剩下的肉平均分给各户。 三、“竜”崇拜对生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