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状喀斯特与锥状喀斯特.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学稳等:堵状喀斯特和锥状咯斯特 塔状喀斯特和锥状喀斯特 朱学稳朱德浩张远海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 概述 塔状喀斯特(Towerkarst)和锥状喀斯特(Conekarst)。是各类真假喀斯特 中气候属性最鲜明,地形特征最独特,喀斯特作用最强烈,喀斯特形态最多样, 地表与地下景观最奇异,水文地质条件最复杂,生成系统最完备和生态环境极脆 弱的一种碳酸盐岩全喀斯特类型。多具有区域成片分布的特征,是地球卫星图像 上可以清晰地宏观识别的唯一喀斯特种类,是全球喀斯特现象中一种最为系统化 的喀斯特类型。 塔状喀斯特和锥状喀斯特,在形成条件上既有同一性,又有显著差别:在分 布上多相依相随;而在形态和水文地质属性上,则差异很大。但二者在生成关系 上却相互十分密切,故可将其视为同一喀斯特生成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为此类 喀斯特在全球分布的主要区域,锥状喀斯特总是占有绝对的优势,故可将其统称 为“锥状喀斯特系统”。因为“塔状喀斯特”与人们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在中国,常 称其为“峰林(Tower)喀斯特系统”。 塔状喀斯特和锥状喀斯特,在不同的分布区域多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塔状喀 or 斯特有fenglin(中国),mogotes(西班牙语),tourellespitons(法语),turm Sewu等。在这些词汇中除少 cockpit,Kegel(德语),polygonalkarst及gunung 数外,多具有“灰岩残丘”、“溶蚀园丘”之意,故作为一种(塔状和锥状)喀斯特 类型的术语,多并不确切和令人如意。。 应该指出:以喀斯特石峰(或残丘)的“塔(Tower)”及“锥(COne)”之形 态作为两类喀斯特的命名同样存在弊端。首先是这两类喀斯特的石峰(残丘)并 非分别就是“塔”形和“锥”形。在坚硬碳酸盐岩分布区(如中国、越南),塔状 普遍。更有完全具备峰林(Tower)喀斯特属性,却在平坦无垠的平原地面之上 全国第十五届洞穴学术会议论文集 广西乐业·风山 只有星星点点的锥状(cone)残丘,而不见塔状(Tower)石丘的踪影。如中国 著名的春日黄花景观地,云南东部边界上的罗平残丘平原;湖北利川市谋道、白 杨坝一带的残丘平原等。这一地域内半圆形及圆锥孤丘之形态,均受控于其三叠 系薄层状不纯的灰岩和白云岩之岩性。而在新生界软质碳酸盐岩条件下(如瓜哇、 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地),陡峭而挺拔的“塔”形残峰(丘)是难以见到的。其次, 因为有“塔”作为此类喀斯特的形象标志,会误将孤立而不成群,更不具生成系统 特征的塔形石峰(残丘)个案,也纳入塔状喀斯特类型之中,而这种范例目前在 中国并不鲜见。因此在科学上一定要将塔状喀斯特和锥状喀斯特作为一个喀斯特 生成系统或同一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来鉴别。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峰林喀 karl)术语,显然具有显著的 斯特”(fenglinkarst)和“峰丛喀斯特”(fengcong 优越性,值得推荐。 鉴于景观上的奇特与秀丽,塔状和锥状喀斯特很早就被人们发现与关注。在 中国的明代,有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于公元 1636.1638年间,在他的最后一次旅行中,详细地考察了广西、贵州和云南这片 世界上最雄奇壮丽、分布面积最为广大的塔状和锥状喀斯特区。当时他称喀斯特 地形为“石山”,非喀斯特地形为“土山”。尤在1637年5月至1638年4月期间, 在塔状和锥状喀斯特地形相互叠出、山水风光“甲天下”的广西桂林、阳朔、柳州、 大新、天等、德保、上林、宜州及河池各地的考察中,他更是把两类喀斯特的地 形特征、形态种类、洞穴类型、水文及水文地质属性等描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 致。由于他具有高素质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现象“由表及里”的观察才能,读他的 “游记”时,就像同时有一部生动的记录影片在映示其所载所云。他身在峰林之中, 或己入峰丛之境,均清晰地呈现在《游记》的字里行间。所以说,我国的峰林和 峰丛两类喀斯特的基本概念是由徐霞客在当年的《游记》中描绘出来的。著

文档评论(0)

whx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