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小米农业)经长江上游南传的途径和方式.pdfVIP

粟(小米农业)经长江上游南传的途径和方式.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蜀文化研究(第三辑) 粟(小米农业)经长江上游南传的 途径与方式 李星星 长江上游及“藏彝走廊”地区是史前中国古代族群频繁活动的区域,也是古代民族文化 借此扩展和传递的区域。本文采用民族学并结合历史学的方法,利用古籍文献、考古资料以 及民族学调查资料,试从中国粟及粟作农业及其传播这一侧面,来看长江上游及“藏彝走 廊”在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中的地位。 一、稷——粟(小米) 稷,即粟或粟子,又称谷子,俗称为小米。在先秦典籍中,稷又称禾。稷、禾、谷、 粟,名称不一,实为一物。这在魏晋以前是为人们熟知的。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说得最 为清楚:“谷,稷也,名粟。谷者,五谷之总名,非指谓粟也。然今人专以稷为谷,望俗名 之耳。”然而,自唐以后则出现了稷与橡相混淆的情况。据说是因“橡与稷双声,故俗误认 为稷,其误自唐之苏恭始”①。自唐以来,关于古籍中的稷就是粟而非棕的争辩,持久而未 果。笔者以为,在稷非橡的诸多辨说中,要算今人李根蟠先生所作“稷椽之辨”最为充分、 有力②,其说可谓确证。故可以从此了结粟橡孰为稷这一千古之争。稷就是粟,当属定论。 稷,即粟或小米,古代被列为五谷之首、百谷之长。据植物学家和农学家认为,粟(又 号中国粟)起源于亚洲黄河流域普遍生长的野生植物狗尾草。从世界各大古代农业文明地区 的历史和考古资料来看,稷或粟是在中国本土最早驯化的农业栽培植物之一。而且,世界上 只有中国是以稷或粟这种农作物,发展起古代农耕文明中心及古代农业文明的国家。稷是中 国农业古国赖以确立的基石,以致中国历来用“社稷”一词代称国家。 从考古文化角度上说,稷或粟的驯化栽培,开启了中国北方的新石器时代。北方新石器 时代的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发现的粟,覆盖 ①林银生等编著《中国上古烹食字典》,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 ②李根蟠:《古籍中的稷是粟非棕的确证》,《中国农业科学》2000年第5期。 粟(小米农业)经长江上游南传的途径与方式 ·183· 了从渭河流域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粟的东西向分布带。年代最早的遗址恰好分布在这个 地带的两头。一是黄河流域的河北武安磁山遗址,一是地处西北渭河上游的甘肃秦安大地湾 遗址。武安磁山和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发现的炭化粟,经测定年代均为距今8000年左右。 但这绝非就是粟的最早驯化年代。从大地湾一期葫芦河边(渭河一级支流)的农业村落遗址 来看,大地湾新石器时代居民种植粟的旱作农业已有相当水平。同期出土还有粟的近亲品种 ——黍,其标本是目前发现的同类标本中年代最早的。由此推测,大地湾原始居民种植粟的 历史可能还要久远。渭河上游即使不是驯化粟的原始基地或小米农业的发源地,也不会距离 原始驯化基地太远。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6000--5000年前,属仰韶文化系统的甘肃 马家窑文化诸多遗址显示出,粟已广泛分布在黄河上游即甘青河湟地区。其出土遗址有:甘 肃兰州白道沟坪、永靖大何庄、永靖马家湾、临夏马家湾、东乡林家、青海乐都柳湾等。 发现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目前全国共计48处。从其分布情况及年代早晚来看,北方 粟作农业似以渭河及黄河中游为中心,先向东西两头扩展,而后在东西两头分别再向南北传 播。笔者在此暂置其他不论,仅讨论西北粟作农业经长江上游地区向南传播的问题。 二、“藏彝走廊 从民族学角度上说,长江上游地区差不多就是地处藏东川西高原峡谷地带的民族走廊即 “藏彝走廊”地区。按照笔者对“藏彝走廊”范围的框定①,长江上游地区,包括嘉陵江、 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江河的上游地区,几乎全都在“藏彝走廊”的范围之内。 “藏彝走廊”的北端恰l临西北河湟及渭河上游地区,是黄河流域文化与长江流域文化的结合 部。从西北河湟及渭河上游地区往南人“藏彝走廊”,借“藏彝走廊”通道南下,大体可取 东、中、西三途。一条是从陇南经嘉陵江上游通道,即西汉水、白龙江通道,往东南沿南秦 岭之大巴山脉及汉水河谷,通达江汉地区。或往南沿龙门山东侧,南人四川盆地。此可谓 “藏彝走廊”的东缘通道。另一条是自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沿阿尼马卿山(即积石山)两侧, 从黄河大拐弯处向东或向南

文档评论(0)

whx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