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番茄红素的发展与应用
西北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姓名:时登宽
学号:P081412899
食品添加剂
指导老师:曹竑
番茄红素的发展与应用
番茄红素的发展与应用
摘 要: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番茄红素在预防人类某些癌症和慢性病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分析了番茄红素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番茄红素的理化特性、生理作用、分离提取和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和讨论番茄红素的主要研究方向后提出:我国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番茄制品,尤其是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风味番茄酱;同时努力开发番茄红素产品,并在番茄红素的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 番茄红素;性质;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 lycopene) 是一种呈黄色到红色的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 ,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1875 年Millardet从番茄中最早获得番茄红素的[ 1 ]粗提物, 称之为Solanorbin, 1903年Schunck[ 2 ]发现从番茄中提取的这种色素与从胡萝卜中提取的胡萝卜素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并将其命名为Lycopene。随后,人们开始对番茄红素的基本化学结构进行研究, 1910 年Willstatter和Escher首先提出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异构体,并确定其分子式为C40H56[ 3 ]。1930年Karrer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11个共轭及2个非共轭的碳- 碳双键组成的非环状平面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并在1932年由Kuhn和Grundmann证实[ 4 ]。过去由于番茄红素不象胡萝卜素那样具有维生素A原的活性,而未被重视。近20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调查表明,番茄红素具有淬灭活性氧、消除人体自由基、预防心脏病、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多种癌症、保护心血管、抗老化、保护皮肤[ 5~8 ]等生理功能。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中最有效的单线态氧淬灭剂,它的淬灭能力是β2胡萝卜素(β2carotene) 的2 倍,是维生素E的100倍[ 6~9 ] ,因此,其抗氧化性是类胡萝卜素中最强的。另外,番茄红素的防癌抗癌的效果也明显优于α2胡萝卜素和β2胡萝卜素。据北卡州立大学研究,番茄红素是所有类胡萝卜素中最强的心脏保护剂[ 10 ]。目前,番茄红素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分析和抗癌防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1 番茄红素的性质
1. 1 番茄红素的分子结构
1910 年Willstaller 和Escher 在对番茄红素的研究中指出,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异构体,并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40H56[2 ] 。1930 年Karrer 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含有11个碳碳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1941 年Zechmeister 等提出,作为主链含11 个碳碳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烃,理论上应有211或2 048种立体(顺2反)异构体, 但由于空间障碍,番茄红素分子中只有少数基团能参与异构,存在可能性较大的番茄红素异构体约有72 种[2 ] 。图1 所示为番茄红素的主要异构体的结构。天然植物中的番茄红素绝大部分为热力学较稳定的反构番茄红素,而人体中顺构番茄红素的比例却高得多[2 ] 。
1. 2 番茄红素的性质
1. 2. 1 物理性质
作为脂肪烃,番茄红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等极性有机溶剂,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油脂等[3 ] ,色泽为红色。在472 nm 处有一强吸收峰[4 ] ,如图2 所示。当分子从反构变为顺构时,颜色变浅,熔点降低,消光系数减小,吸收峰发生偏移[2 ] 。
1. 2. 2 化学性质
作为平面共轭多不饱和烯烃,番茄红素易被氧化分解和从反构向顺构的转变。在提取分离、加工处理和保藏过程中,光、热、酸、碱及表面活性剂等可促进这些变化[5 ] 。Sharma 和Maguer 认为,番茄红素的分解反应是假一级反应[6 ] ,说明番茄红素的分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Schierle 和Stahl 等的研究报告指出,热处理可使番茄汁中的顺构番茄红素显著增加[7 ] 。Stahl 和Sies 等还发现[8 ] ,加热处理可以提高番茄汁中番茄红素被人体的吸收率。由于存在于人体中的顺构番茄红素的比例要比番茄及其制品中的高得多,因此,有学者认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可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率,是营养价值增加的过程。但另外一些学者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α2胡萝卜素、β2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类胡萝卜素有较强的热稳定性[9 ,10 ] 。Nguyen 和Schwartz 认为,人体中较高的顺构番茄红素含量与是否食用热处理过的食物无关;Nguyen和Schwartz 等人也认为,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对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