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药物剂量问题.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的药物剂量问题

《伤寒论》的药物剂量问题N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n5#y ? ?据网上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对汉今度量衡计量单位换算方法说法不一,比较权威性的有:[oiXp 1、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方剂学》在“古今药量考证”一节中说:汉代“一两约合现代的9g(三钱),一尺约合六寸九分,一斗约合二升,一升水约合二合(200 ml)。又说:“古方一剂等于现在的三剂药,如直接的折算,可按一两约合了3g(一钱)计算”。《伤寒论讲义》“古今剂量折算表”中有类似的记载,并云“凡云若于升者,若作容量计算,以折合60 - 80 ml为宜”等。8$CuN 2、中医研究院编《伤寒论语译》、《金医要略语译》云秦汉时一两为今之6.69g。.n:?o 3、中医研究院等编《简明中医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附篇均据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记载谓东汉一两折合为今13 .92 g 4、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汉代一两为15 .6 g。 5、国家计量总局编《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记载汉代一两为15 .6 g|~ 6、丘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记载西汉每斤合248 g(一两合15 .5 g),新莽时期每斤238 g(一两为14 .875 g),东汉每斤合220 g(一两为13 .75 g)。R3?% -- 中国中医药论坛  (e 1斤=250g,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Xdp -- 中国中医药论坛  `O[v_ 郝万山先生的观点是: “经方药量的折算,如麻黄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_ 45g 30g 15g 28gT ? ?但是从麻黄汤的煎煮方法上来看: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所以是三次的治疗量,如服药发汗后,不再服用。那么一次量就是15g、10g、5g、9g,和我们现在一次开的麻黄汤的用量是基本上一样的。~ ?再如桂枝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Y 15g 15g 15g 10g 4枚 10g ,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5g、10g、5g,如果它的桂枝常用量是6g,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0g、6g、4g就可以了,这个方法是最简便的。即符合的当地的用药习惯,又符合经方的用量。”w(02ow -- 中国中医药论坛  ^kxR ? ?目前临床多如此用药,所以现在一天的药量仅相当于《伤寒论》原方一次服用的药量,而我们现在多数汤剂是分两次服用,尽管是将原药煎煮两次兑在一起后再分两次服用,但第二煎的有效成分实际上估计是比较少的,这从药液的汤色上就可以看出,否则《伤寒论》原方也就不会只煎煮一次了。此外,《伤寒论》在桂枝汤服用法之后还有这样的说明:“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y ? ?如果以原方服用三剂计算的话,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的用量就是135 g,甘草90 g大枣36枚,现在的一天的药量仅相当于原方一天药量的九分之一;以二剂计算的话,现在的用量就相当于原方的六分之一;以一剂计算的话,现在的用量就相当于原方的三分之一;即便是原方“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的话,现在的一服也仅相当于原方一服的二分之一多一点。如此小的剂量,估计是不太容易出现“一服汗出病差”的。何况现在的病人也不太会每个人都能做到“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所以其疗效就会大打折扣。` -- 中国中医药论坛  {a7 ? ?在小柴胡汤中,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y; .bi ? 换算成今天的g,其中柴胡125 g,黄芩45g,人参45 g ,半夏50g,甘草45 g,生姜45 g,总量355g,加大枣12枚,用水2400 ml,先煮取1200 ml,去渣,煎至600 ml,每服200 ml。52a9( -- 中国中医药论坛  v# ? ?现在教科书小柴胡汤中的剂量:柴胡24 g,黄芩9g,人参9 g ,半夏9g,甘草9g,生姜9 g,总量69g,加大枣4枚。x)s 4枚?Fl? -- 中国中医药论坛  J EZ ? 当年,何绍奇曾就类似问题请教过姜春华先生:“再如石膏的用量,《伤寒》《金匮》均有“鸡子大一枚”之方,而在大清气热的白虎汤中石膏用量为一斤,照现在这样的药量折算则为一两,而且还是16两归斤的一两,实折今31.25克,去掉尾数,则为30克。鸡子大一块石膏,今日实秤为50多克,而作为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变方,方中用石膏不过是清其郁热的厚朴麻黄汤,却用鸡子大一枚,比白虎汤的的石膏还多,有是理乎?从前,我曾就这个问题请教过姜春华先生,姜老也觉得不合适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