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李小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石涛画语录》与视知觉心理学之比较研究
第一章 对于一画的理解
我引石涛画语录第一章第一句话作为本文的开篇:“太古无法,太朴不散,
太朴一散而法立矣。”这让我想起赵无极曾提到过诗人朋友亨利·米肖,用以评
价他的画的一个词“涌现”。正如东西从水面浮出来,物象从混沌虚无中显现出
来,各自努力展示自己以显示自身的特征。“因为任何非同质性的刺激物都会招
致紧张力的出现,从而使得视域的简化性大大减少。事实上,从有机体开始卷入
整个物理世界都参与其中的那场为争取消除紧张力而发动的全面进攻的时刻起,
它就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将刺激物约简成最简化的式样。”①在这种力的斗争中,
艺术家发现了节奏、平衡,秩序等,于是艺术家在模仿自然的时候,也懂得了创
造。石涛画语录开章即指出了所谓法度,来自于太朴一散,也即是自然与我们认
知的最深刻的根源。
“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变,未能深入其理,曲
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从这话句中,我想起了宗白华先生曾提到捷克
大诗人里尔克的一段关于诗歌创作的话,因为篇幅过长,略摘大意如下:“因为
诗并不像大家所想象,徒是情感,而是经验,单要写一句诗,我们得要观察过许
多城许多人许多物”。②可见诗歌的创作是多么艰辛的劳动。画也同此理,这里
石涛绝非指一山一石之创作方法而是指画家创作的根本方法,重要的是深入其
理,曲尽其态。要达到这个目的,画家当也像诗人一般的去观察许多城、许多人、
许多物,深刻挖掘其中的诗意。正如吴冠中所说:“有人说一切艺术皆倾向于音
乐,而我以为一切艺术都倾向于诗。”正是这种诗情画意,区分了匠人与艺术家。
如今人们都承认,画家的任务没有规定要在外观上与对象像。但是因此就理解为
画家从此获得了无限的自由,就又走入了另一极端的误区,外观可以不像,内在
精神韵致却是相似的,正如齐白石所说“不似之似”,这个不似之似就是在于深
刻挖掘自然对象当中的意境,在意境的要求下,外观看来不似,内在基本视觉结
构样式却如此贴切的表达了对象。
画家的任务在于创作,因此,所研习的方法总要能与实践操作挂上钩,正如
中国画传统画论,总不离笔,墨、章法。那么油画自然也得归纳。一幅油画作品
4
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李小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石涛画语录》与视知觉心理学之比较研究
最终呈现给我们的,不外乎形、色、笔、构图或叫作形式秩序,无论其面貌呈现
出来多少种高超、深妙的意境,其技术却仍深深扎根在这些基本因素的操作上。
因此,我们可以回到画面中来讨论什么叫深入其理,曲尽其态。比如用色,古人
说随类赋色,但是到了油画中,问题就显得复杂了些,颜色变化更多更微妙了些。
然而却仍不能与自然等同,只能说是一个类似于自然现象的结构等同物。当然,
也不必与自然对象一样,这可以说是不似,也绝非凭空捏造,每一笔颜色其实都
来自于日积月累的观察体悟,绝不简单粗糙,如同自然一样富有生气和诗意,整
个画面颜色的结构秩序同时也极富生气,是一种富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来源
于生活、自然。“形象的意境,或有意味的形式中,确凿存在着画意,这画意往
往不易被分离出来。作完画,我偶或勉力剖析潜伏其间的意蕴”在浙江美术馆
2011 年的吴冠中展览中,我看到他在题画语录中这样说,这就是深入其理,曲
尽其态吧。
这理是自然之理,又不仅是自然之理。这态是自然之态,也不仅仅是自然之
态。因为这一切的自然现象,归根到底是一种反映在我们心灵的视觉刺激物,而
所谓的视觉又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实际上就是创造一种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
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这个一般的形式结构不仅能
代表眼前的个别事物,而且能代表与这个个别事物相类似的无限多个其它的个别
事物。”③艺术家正是凭借这眼力的“悟性”揭示了自然与心灵的规律,创作出
高超的作品,石涛深刻的理解这种视觉艺术的根源:“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
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这句话既包含了自然客观,也不忘它的接受者,
人之神,我们的心灵。正是在这种自然与心灵之间,石涛发现了同一性,因此石
涛说:“吾道一以贯之。”“一”即是不分彼此,不分物我,即是外观表象下隐藏
的互通性吧!视知觉心理学认为,一切视觉样式本身所具备的表现性之基础是一
种力的结构。“那推动我们自己的情感活动起来的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
普遍性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只有这样去看问题,我们才能意识到自身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pdf VIP
-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PDF VIP
- 2冷疗技术15课件讲解.pptx VIP
-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考核标准.doc VIP
- JJG 195-2019 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pdf VIP
- 专项治理整改落实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报告().pdf VIP
- TD∕T 1087-2023 主体功能区优化完善技术指南.pdf
- (完整word版)数独题目100题(可打印).doc VIP
- 0604-会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试用).docx VIP
- 04.汉杂事秘辛.一卷.汉.阙名撰.明崇祯时期汲古阁刊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