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红楼梦》.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 《红楼梦》.doc

第九讲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其作者是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间的伟大作家曹雪芹,续作者为高鹗。 一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其先世在清朝皇室进关以前已归附,成为内务府“包衣”,也就是皇室的“家奴”。这就确定了曹家特殊的社会地位:一方面是家奴;另一方面,因为是皇室的家奴,所以“呼吸通帝座”。清室进关以后,曹家成了“从龙归勋”,与皇室关系十分密切。雪芹曾祖母(孙氏)曾做过康熙的乳母,康熙对曹家有特殊的信任。1663年置“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负责为皇家提供纺织物的衙门。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始任江宁织造,自此曹家三代四人连任不断。由于康熙对曹家的信任,曹家几代江宁织造除负责织造工作之外,还有特殊的使命,即作为皇帝的心腹和耳目,密切监视着江南的情况,大则官吏、人民的动向,小则物价、气候的变化,一律直接奏闻皇帝。(参阅《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雪芹祖父曹寅,做江宁织造时间最长,最受康熙信任。由于曹寅本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文、喜藏书、刻书,在江南文人中有很高的声望,也为康熙作了许多安抚文人的工作。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驻骅江宁织造府,使曹家门庭生辉,炙手可热。这一切事实表明:南京时代的曹家不仅繁华显赫,而且有浓郁的文化氛围。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康熙五十一年(1712)曹寅病故,由其子侄颙、接任江宁织造。1722年康熙皇帝死。由于曹家不可避免的参与了统治集团内部乃至皇室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其它一些原因(如江宁织造出现的大量亏空),雍正上台后不久,即开始查办曹家。雍正六年(1728),曹家被抄后返回北京,家势衰败。乾隆年间,又遭打击,彻底败落。雪芹经历了家势盛衰巨变,备尝人间冷暖。成年后生活在北京,晚年住在西郊,穷愁潦倒,“举家食粥”,1763年(或1764年)除夕,在困顿中去世。   雪芹的朋友敦诚在《题芹圃画石》诗中说: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   这是赞美雪芹之画,但更是赞美雪芹之人。曹雪芹“素性放达”,“傲骨嶙峋”,“风雅游戏”,“触景生春”,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他以“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艰辛创作,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雪芹在世时,即以抄本流传。由于80回以后的文稿,在流传、“借阅”中“迷失”,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以80回流传。乾隆五十六年,(1791)高鹗把自己续写的后40回和经他作了改动的前80回合在一起,由程伟元以活版印行。第二年(1792),又排印一次(对文字又作了不少改动),于是世间始有120回的《红楼梦》。这两种印本,被分别称作程甲本和程乙本。高鹗讳言后40回是他的续作,而谎称觅得雪芹原稿,但经多年考证,一般已确认后40回实出自高鹗之手。   程本问世以后,又出现了多种百二十回的印本,如王希廉的《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张新之的《妙复轩评石头记》、姚燮的《增评补图石头记》等等,这些印本多以程本为依据。   本世纪2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了十余种《石头记》早期抄本。由于这些版本中的大部分都保留有“脂砚斋”的评语,所以形成了一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版本系统,其中,较为完整的是“庚辰本”(80回本,缺两回),其它如“甲戍本”,“己卯本”等都是残本。 二《红楼梦》的思想倾向   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如一幅精美的长卷,全面展示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面貌,并且以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艺术的表现了对社会,对人生的见解。它不是历史教科书,但却对古老的封建社会作了总结性的描写;它不是“预言家”,但它在无情揭露现实黑暗的同时又形象的预示了依稀可见的光明。它没有说教和论辩,但却鞭挞了丑恶和虚伪,赞美了真情和诗意。   《红楼梦》产生在乾隆“盛世”,而书中集中描写的却是赫赫贾府不可挽救的衰败趋势。生在“盛世”的作者,能写出衰败的社会,这显然是作者对时代特点的一种深层的把握。   书中的贾府已赫赫扬扬历经百年,它已开始走向败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后继无人。在荣宁两府的男性主子中,无论是“文”字辈、“玉”字辈的或“草”字辈的,实已无一人可撑持贾府大厦将倾的危局。即是有祖父遗风的贾政,实际上也不过是一个伪善的腐儒,珍、琏之流则更是声色狗马的败家子,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唯一与众不同的是贾宝玉,他虽然不是“败家子”,但作为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不仅不能成为“中兴之主”,而且恰恰相反,他的思想言行,正猛烈冲击着这个贾府,他是这个“世家”的叛逆。在书中受到称赞的贾珠,也许是一个可以继承家业的人物,然而在作品开卷之前他已死去了,这或许正是作者有意的一笔。在这种形势下,荣府大权落在王夫人、王熙凤的手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