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深思考.doc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深思考
德育部 金守谦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神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一个在世间忙碌不已的躯体。而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感叹为什么时代在进步,现在的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反而退步了呢?为什么我们所熟悉的、曾经是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现在不管用了呢为什么教师的良苦用心回报甚少呢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深思。 目前教育环境的负面效应 现实生活中的伦理价值对学校教育原则的冲击,使学生对德育产生疏离传统学校德育的内容是通过过滤、筛选的纯而又纯的做人道理,德育传递的是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而今,学校的围墙越来越只具有形式的意义,学校所宣扬的价值体系与现实生活中的伦理价值有差别,客观现实并非学校德育所描述的那么美好、单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也远非易事,一些过去被视为神圣的东西一夜之间变得很丑陋。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使得学生思想品德失真,知行不一大众传媒所描绘的生活方式与学校倡导的价值取向并不完全一致,一些德育工作者本身道德素养低、言行分离、作风不良也给学生带来极坏的影响,给德育带来假道学的恶名。使得学生对现实的德育工作产生了不听、不信、不服的逆反和腻烦心理。同时也有不少学生人前人后不一样,校内校外不一样、言不由衷,知行不一。 重智育轻德育的价值取向,使得学生对功利的过早追求和对道德的淡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一度使德育的评价机制偏离正常轨道,三好往往成了一好。这种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舍真求荣,便是文化成绩成命根,便是对功利的过早追求和对道德的淡漠。 网络虚拟性的负面影响在新技术尚未能使现实的和虚拟的世界合为一体的情况下,道德与技术还不可能产生一种亲和现象,网络的开通,也增加了自我封闭离群索居的趋势。同时,超地域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价值观,也会导致学生产生迷茫。 德育工作德育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德育考评机制是以分数为标尺,评价的目的在于鉴定、选拔,注重终结性评价,且评价主体单一。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为了手段而忘记了目的的倾向。在许多人看来,把书本上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宣讲给学生听,并按照所谓的德育考核标准,以量化手段去考评学生的德行,便实现了德育的目的。这种片面强调可操作性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德育的品位与质量层次,难以衡量学生的真实德行水平。传统德育习惯于用既定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不断发展中的学生,当学生的道德言行不符合既定标准时,不是用新的实践去重新检验既定的道德标准,而是用既定的道德标准否定学生的道德发展状态,想方设法约束防范学生,这就导致德育工作者对学生估计失真,和学生的关系失调、对立。忽略了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许多学校,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是警察和小偷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常常以训示和告诫的方式出现。其实,对话的方式决定了德育理念。长时间以来,这种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对话方式发展到极致,过多地强调教育者的塑造作用,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边染红的就是红的,染蓝的就是蓝的。这样一种观念制约着我们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一方面我们的德育内容有什么,我们就塑造什么;另一方面我们怎么能够使其就范,就怎样来塑造,让学生成为我们所想要的那种模式,结果常使我们大失所望。德育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 德育内容泛政治化 我国的德育内容中掺杂着诸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其结果是,一方面削弱德育的实际效果,伤害了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另一方面也会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带来消极影响,伤害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使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畸形化。 德育内容脱离了生活内容呈现方式单调,缺乏情景性我国中小学德育以文字性教材为主,内容回避了生活世界中的矛盾与丑恶现象。使得学生也就形成了两套伦理原则,一套是为了学校内部生活,一套是为了校外生活。德育内容相对陈旧,所蕴涵的道德规范基本上是以一种绝对真理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把学生当成是有待填充的道德之洞或美德之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其结果正如杜威所说,它不仅不能促进反而限制了教育主体的智慧和道德的发展。 德育内容注重学校德育的超越性,忽视其适应性以社会本位为取向的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决定了学校德育内容注重和推崇的是社会价值,强调社会利益,强调个体的义务,忽视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该享有的正当利益和权利。道德标准没有对合理的个人利益的最起码尊重。圣人道德脱离社会现实,有违人的本性;英雄道德很感人,但它毕竟在实践上难以转化为一般人的道德行为。 如何走出德育工作窘境的几点思考 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评价主体应有多样性 科学的德育评价其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分类划等,而是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诊断、分析,以便改进工作,更好地促进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培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继承、创新与发展》.ppt VIP
- N2010色谱工作站说明书.doc VIP
- 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培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ppt VIP
- 涂塑钢管焊接施组方案.pptx VIP
- TCECS1179-2022 预铺防水卷材应用技术规程.pdf VIP
-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与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届高考数学复习 解析几何 备考策略课件.pptx
- 仪表实操题集.doc VIP
- 2023年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题库.pdf VIP
- 【总结】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总结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