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壹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壹圆.doc

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壹圆 单正、反未发行样票各一枚 ? ?  开创中国纸钞收藏新纪元的“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冯乃川   中国嘉德2006秋季拍卖会上创造了一项中国纸钞单枚成交的世界纪录,刷新纪录者是一枚源自著名中国纸钞收藏家李安深先生遗集内的“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壹圆券”,成交价为53.8万元。   “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系中国银行于民国初期拟定印刷的一种纸钞,原计划共印刷一百万张,每张面额壹圆,合计一百万元。有关“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的印刷始末情况,文史资料已有记载。根据《中国银行资料汇编》内所记录的中国银行与财政部往来公函资料显示:中国银行曾向财政部属下的财政部印刷局订印一百万张“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制稿完成向财政部呈样待审时,财政部曾致专函到中国银行,质询该行早前已向大部立案印刷二百万张石板印刷的北京地名天坛一元券,何故再订印一百万张“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是否有重叠之谦?中国银行向财政部回复说,印刷“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乃援引“共和纪念邮票”的形式而印刷。之后,《中国银行资料汇编》并没有更详尽的资料记载,而且当时袁世凯的政治用心日益偏离,全国各地军阀爆发了不少反对袁世凯的活动,二次革命已由云南蔡锷揭竿而起。因此,“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最后是否得到财政部的批准印刷和发行,则不得而知。   “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纪念券,其设计及印刷的精美程度,时至今日仍未有任何一张中国纸钞能够超越,恰巧“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印制于袁世凯称帝的前夕,难免令人遐想假共和,真称帝的用心。“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的设计者似乎看透了袁世凯准备登基做皇帝的心思:以一对双狮代表了万兽之王,居中的袁世凯为王者之皇;帆船和远洋巨轮代表了一帆风顺,锦绣前程;背后的万里长城图景蕴藏着国家一统万年。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史资料记载“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的设计者是谁,而当时国内的制板雕刻技师乃前清政府用重金从海外招聘并延用于财政部印刷局者,从留用于局内的数位外籍制板雕刻技师来看,当中只有局内的首席雕板技师海趣卓越的技艺能够完成如此美仑美奂的杰作。海趣乃前满清政府以年俸愈万美元重金,从美国聘请来华任职度支部印刷局(今北京印钞厂)的技师长,主管产品设计、雕刻、制板工作并负责传授技术。海趣一面负责培训华籍艺徒,一面亲自设计、雕刻纸钞钢凹板。度支部印刷局内曾经发生这样一段逸事:当初,海趣设计大清银行兑换券时,预留板面有摄政王载沣的半身像。他为了绘刻得逼真,要亲眼瞧一瞧王爷的真容,他特意做了朝廷召见时的中国服装,前往王爷府拜见了摄政王载沣。海趣在华期间,前后分别为度支部印刷局和财政部印刷局设计、雕刻和制板了四种非常重要和经典的中国纸钞:第一种是“大清银行载沣像兑换券”,分别有一元、五元、十元、百元,四种面额、八种颜色、正背面共六十四张。第二种是“大清银行大清门图兑换 券”,大清银行兑换券没有五十元面额纸钞,此系特制之纸钞,清代未见印刷发行,仅见单正面大清门图景券已完成之雕板,未见印就之品存世,此板现藏于北京印钞厂内。第三种是“中国银行天坛图兑换券”,此券以天坛祈年殿图案为中心,置北京地名,只行用于北京一地,俗称“北京券”,迄今仅见五枚存世。第四种是“中国银行袁像双狮图共和纪念兑换 券”,此券也就是今次创造中国纸钞成交世界纪录者,由于图案中袁世凯像的左右两侧伴有一对双目炯炯有神的狮子,故集藏中国纸钞的人士统称为“双狮券”,迄今所见,官私共藏有八枚。1914年2月,海趣因伤寒在北京病逝,“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成为他毕生艺术水平最成熟和最高峰之作品。1915年,“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被财政部印刷局选中参加农商部国货展览会,一举获得特等奖。同年,农商部选定“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和财政部印刷局其他钢板雕刻制品,代表中国政府前往美国三藩市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anama-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San Francisco,1915.),并夺得“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的最高殊荣大奖。   一直以来,中国纸钞收藏家均以拥有“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为逐鹿中国钞坛的象征之一。“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面世近百年,根据现存文史资料,所做源流和存世量统计如下:在私人藏家方面,仅发现管江民、李安深、吴筹中三位前辈曾经拥有过“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吴筹中先生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拥有中国纸钞品种最多的收藏 家”,亦是惟一一位曾经同时拥有两张“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的收藏家。吴筹中先生所藏的两张之一是用蓝色印刷双狮的“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图一),八十年代初期已经捐赠给上海市政府,后来上海市政府交由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