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方-PCI术并发症的防治陈方.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他并发症 造影剂肾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 高血压 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龄 低血容量 PCI相关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大剂量的造影剂 药物的相互影响(阿司匹林, ACEI等) 造影剂肾病: Cr水平较术前升高25%或绝对值增加0.5mg/dl 90%的造影剂肾病出现 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危险因素 最为常见,约占3-5%。 表现:血压降低(<90/60mmHg),心率进行性减慢(80-70-60-50-40或以下)、面色苍白、出汗、打呵欠、恶心和呕吐。 原因:穿刺血管时发生与紧张有关;术后拔管时发生则与疼痛和血容量偏低有关。 处理:阿托品;多巴胺静注 ;快速补液, 抬高双下肢。 预防: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并给予镇静剂如安定10mg肌注; 穿刺血管应充分局麻,无疼痛刺激; 拔管前应充分扩容,同时行心电、血压监测; 拔管后1-2小时内特别是10分钟内应密切观察心率、血压、面色、出汗与否等变化 血管迷走反射 冠脉造影后的并发症可能不少见; 典型的临床表现:首次下床特别是入厕排便后突发心悸、气短或晕厥,测血压降低(后可升高),心率快,可有紫绀。ECG可见典型的SI、 QIII 、TIII或右束支传导阻滞。 可能机制:在原有深静脉血栓的基础上卧床,加压包扎局部影响了静脉回流,有新鲜血栓形成,在解除包扎后,特别是下地行走或入厕大便用力后静脉内血栓脱落引发, 治疗:一旦发现并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应立即给予溶栓治疗,成功率高。 预防: 关键在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切忌过紧,并避免直接压迫静脉;对过去有过深静脉炎史或有过肺栓塞史患者,应改从经挠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    急性肺栓塞 一过性(PVCs、VT、SB),不必处理 引起血液动力学异常者(Af 、AF),需积极处理 危及患者生命者(Vf or 心室停搏),需紧急处理 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 冠脉造影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均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包括局麻药、造影剂、肝素。 对过敏体质的患者,术前联合使用激素(强的松20mg tid)、H1-抗组胺剂(苯海拉明25mg tid)和H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24-48小时. 术中使用非离子造影剂也能增加这些过敏体质患者的安全性。 术中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可给予激素和组胺受体拮抗剂治疗,特别是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给肾上腺素和激素治疗。 过敏反应 小 结 冠脉诊断和介入治疗并发症虽不可避免,但可预测。 操作者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轻柔、准确,则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及时识别和迅速准确地处理冠脉夹层、血栓、痉挛致急性闭塞和冠脉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可避免或减少灾难性并发症如死亡的发生。 * * * 预防 控制临床情况:控制血糖,纠正肾功能和心功能不全 充分抗血栓治疗:除阿司匹林和肝素外,对高危患者(如ACS)、复杂病变(尤其是左主干病变)PCI术前、术中或术后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某些血栓负荷增高病变PCI后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 术中: 选择合适的支架,覆盖全部病变节段,避免和处理好夹层撕裂。 同时,支架应充分扩张、贴壁良好; 在避免夹层撕裂的情况下,减低残余狭窄。 必要时在IVUS指导下行DES置入术。 术后:长期和有效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当怀疑出现ST时,尽快行CAG明确; 多体位投照排除夹层; 如血栓与支架近或远端内膜夹层、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有关,可再次置入支架; 对于较大血栓者可考虑应用血栓抽吸装置或血管远端保护装置; 当不具备再次进入导管室条件时,如患者无溶栓禁忌症,可考虑予以溶栓药物治疗。 处理 Slow-flow 与 No-flow 定义: 无血流 (No flow)现象:指冠脉原狭窄病变处无夹层、血栓、痉挛和明显的残余狭窄,其血流明显减慢(TIMI 0-I级)的现象; 慢-血流(Slow flow)现象:指血流为TIMI II级,发生率为1-5%。 可能原因和机制 临床因素: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糖尿病等; 血管病变因素:如具有丰富脂质斑核的不稳定病变、完全闭塞病变、退行的SVG病变、血栓性病变和弥漫长病变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主要为旋磨和旋切 目前认为主要原因: 严重的微血管痉挛 纤维蛋白或血小板对远端血管微栓塞 心肌组织水肿压迫毛细血管腔 心肌梗塞时,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的激活及对血管的阻塞作用 可能机制 No-Reflow发生率 PCI - 0.3% 准分子激光 -0.3% 旋磨术- 7.7% 血栓抽取旋切术 -4.5% 定向旋切术- 1.7% No-Reflow: AMI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 no-flow组=30 Reflow组=90 心脏事件: 心性死亡,再发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