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预后:一般均良好。体虚邪盛者,白屑蔓延,阻碍气道,可影响呼吸,危及生命。 心脾积热:冰硼散、西瓜霜、青黛散、珠黄散。 轻症可单独使用,重症须内服联合应用。 虚火上浮:锡类散(须配合中药内服,时间较长,还可穴位敷贴外治,蓖麻子30g、吴茱萸30g、大黄6g、制南星6g,研细末,每剂分5次用,用蛋清调成糊状,睡前贴涌泉穴。) 西医疗法: 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制霉菌素甘油涂患处,1日3~4次。 二、鉴别诊断 1、与鹅口疮:从①好发年龄②分部部位③特征表现④检查方面鉴别。 2、手足口病: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春夏流行。除口腔粘膜溃疡外,伴手、足、臀部皮肤疱疹。 2.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外观虚胖,常伴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加外,食欲好,不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一、辨证要点 1、辨常证与变证:泄泻次数、精神、进食状态,面色等方面有无明显阴劫阳衰症状。 2、常证辨虚实,分寒热: 虚实(起病、病程),实有湿热、风寒与伤食之分,虚有脾虚与脾肾阳虚之别。具体辨证可从病史、全身及大便症状3方面 着手。 ①病史:外感泄泻起病急,有外感史,可伴外感症状; 伤食泄泻有伤乳食史;正虚泄泻病程较长,有暴泻迁延不愈或素体虚弱史。 ②全身症状:外感泄泻多有发热、恶寒; 伤食泄泻多有腹胀呕恶; 正虚泄泻形瘦倦怠怯冷。 ③ 大便:是泄泻辨证的重要依据。 湿热泻:便次多,水样或蛋花汤样,色黄褐,气臭 秽,夹粘液; 风寒泻:便清稀,臭气轻,夹泡沫,腹痛著; 伤乳泻:便稀薄,色淡白,夹乳片,气酸臭; 伤食泻:腹胀痛,泻后减,矢气酸臭,夹食物残渣; 脾虚泻:便稀溏,色淡不臭,每于食后作泻; 脾肾阳虚泻:粪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或每于 五更作泻。 3、变证辨阴阳:气阴两伤者泻下不止,精神萎软,皮肤干燥;阴竭阳脱者精神萎靡、尿少肢厥,脉细欲绝。 二、治疗原则 以运脾化湿为基本原则。 (利小便、风与湿、气与湿的关系等) 【证候】湿热泻泻下过度,伤津耗液,气随之衰,而迅速出现全身气阴两伤证象。也可见于久泻而气阴慢性消耗者。患儿小便减少而未至无尿,啼哭尚有泪,说明阴津已伤而未竭;精神萎软而未至萎靡淡漠,肢体乏力而未至厥冷,说明气分已衰而阳气未亡。 【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方药】人参乌梅汤加减。 久泻不止,加山楂炭、赤石脂、禹余粮; 大便热臭,加黄连、黄芩。 同时应予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泄泻——其他疗法 1.中成药 2.经验方 3.外治疗法 4.针灸疗法 5.推拿疗法 [急重症西医处理] 1.液体疗法 输液总量: 输液成分: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见抽补钙。 纠正酸中毒: 其它电解质的补充: 2.抗感染 思考题 1、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 2、小儿各证型泄泻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如何治疗? 3、小儿泄泻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是什么? 二、发病情况 1、季节:无明显季节性,但夏秋可使症状加重。 2、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3、年龄:多见于1-6岁。 4、预后:本病一般预后较好,长期不愈可转为疳证。 一、辨证要点 :脏腑辨证为纲(脾胃)。 辨实证与虚证,实证为脾失健运,虚证则有气虚与阴虚之分。具体辨证从病程、饮食情况及伴随症状方面辨证。 二、治疗原则 :运脾开胃为原则。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 *(注意脾与胃的关系) ▲脾主运化,胃司受纳,脾胃调和,则口能知五谷饮食之味。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和。 治疗时应注意:消导不宜过峻,化湿不可过于香燥,清热不可过于苦寒,行气不可过于窜烈,健脾不可壅补,养阴不宜滋腻。治疗厌食贵在调理脾胃,而用药之道贵在中和。 【证候】夏秋+起病危重+大便症状+湿热征象 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三、证治分类 常证 1.湿热泻 葛根10g——解表退热,生津升阳 黄芩5g、黄连3g——清解胃肠湿热 地锦草5g、豆卷10g——清肠化湿 甘草6g——调和诸药 易发生伤阴或阴竭阳脱变证,或转为虚证。 【证候】感受风寒、饮食生冷+大便状+风寒证象 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