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发酵法生产小曲白酒生产工艺设计.docVIP

固态发酵法生产小曲白酒生产工艺设计.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生物工艺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固态发酵法生产小曲白酒生产工艺设计 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冷凝系统(图3)包括导气罩、冷凝器、过气管。 生产工艺的设计 4.1工艺流程 4.2工艺技术的发展 在近50年来,小曲白酒工艺技术和科研的发展有了长足的、根本性的变化,操作工序发展成为统一的蒸煮、培菌、发酵、蒸馏4大工序。 蒸煮:燎子(习用术语) →水回→早回→闷水; 泡粮:燎子→天锅水泡→开水泡→甑内泡→泡闷合一; 培菌(糖化):厚箱→薄箱→老箱→嫩箱; 发酵:少配糟→多配糟→按比例用糟→使用底面糟(大底糟)。 4.3工艺操作 4.3.1粮食糊化(蒸粮工序) (1)泡粮 每天蒸完酒后,洗净底锅。烧开水,泡次日粮。每100kg原料,约需泡水165kg。泡粮时将开水迅速舀入泡粮桶内,然后将原料倒入,即先水后粮。这样可使泡粮桶内上下水温一致,使粮食受热、吸水均匀。泡水温度90℃以上。原料倒入泡粮桶后,用木锨或铁铲沿桶边至桶心将高粱翻拌一次,刮平粮面。泡粮水位应淹过粮面约25cm,此时检查水温应在75℃ 以上,随即加盖保温,待2~3 h后揭盖检查一次,不使粮粒露出水面。经6~10h后放出泡水。吊至蒸粮入甑。泡后粮食每100kg增重至168~170kg。 注意要点:泡粮用水基本固定,水温不过高过低,泡粮时间不过长过短,使粮吸水一致,放泡粮水时用锨翻拌,流去灰渣,吊到初蒸时,撮入甑内,糯高粱浸泡后含水量40%~45%。酿酒用水要求用泉水、井水且清亮无怪味为佳,用pH试纸检查,pH为6~7时为好。 (2)初蒸 先钩火(或冲蒸汽),加好底锅水,水面离甑桥15~16cm,安好甑桥甑箅,填好边缘缝隙,在甑上撒稻谷壳1层(约2~3kg),防止粮粒落入锅内。在泡好的高粱中拌入适量的稻壳,使疏松上汽均匀,在40~50min内装完,再经2~3min,等待蒸汽上来以后,再将泡好的粮食慢慢撮入甑内,装完甑5~1O min即可圆汽,加尖盖初蒸14~15 min,以达到粮粒受热进一步膨胀。 (3)闷水 初蒸毕,迅速从闷水筒加入闷水(水温4O~45℃),使闷水在甑内由下至上加入,在4~6min内加完,慢慢进水出甑的粮面,将水淹过粮面l0~14cm,用温度计检查水温为95℃,无白心,将粮面撒一层稻谷壳,保持粮面水分与温度。放闷水不能盖尖盖,吊在甑内。要把灶内火封好,防止火大升温会使粮食被加热使粮食变软。然后经仔细检查,甑内粮粒不顶手、软硬适当时放去闷水。 (4)复蒸 迅速放去闷水,加大火力将以大米复蒸粮在甑内蒸圆汽出粮面,扣尖盖复蒸50~60min,揭去尖盖,将使用的锨、端撮、木扒放入甑面,再蒸10min。目的是冲去粮面阳水,将用具消毒灭杂菌。检查粮食,应不顶手、已完全柔熟、阳水少、表面轻泫,即可出甑。要求甑内的粮食含水量达要求,原粮100kg,熟粮有215~225kg,粮食柔熟,手捏软绵。 检查熟粮含水量方法:用棉布缝一个小口袋,放人高粱0.5kg,用绳子扎好袋口,进行泡粮,再初蒸、闷水、复蒸粮,复蒸后,从熟粮中取出粮袋,称重量除去皮重,得出袋内熟粮重量,求出熟粮含水量。 注意事项: ①蒸粮时应防止蹋甑和溢甑。蹋甑是指穿汽不均匀或部分不穿汽。这是由于装甑时火力太小,粮食倒得不均匀或甑箅未清洗干净引起的。溢甑是指底锅水沸腾后冲到甑箅上面。这是由于底锅水加得太多或底锅水不清洁所致。此种现象发生时,甑底粮食因吸水过多而结成团块,致使蒸汽上升困难,影响上部粮食糊化。 ②粮粒入甑和放闷水后的圆汽时间火力要大。穿汽要快(要求不超过30min和15min)。使上下甑受热时间差别小,吸水均匀,其他时间可用中等火力。 ③闷水要从闷水筒中自下而上加入。利用温度之差造成挤压力,促使粮粒裂口。并且为使熟粮淀粉裂口率高,闷水时要求粮粒多数在70~80℃温水内浸泡。实际上是上层温度高于下层,为了缩小温差,闷水时不开火门,加闷水要快。闷水温度一般为40~45℃之间,不宜过高。 ④底锅水以闷水刚接触甑箅时水温在70~75℃为宜,可固定闷水温度后增减底锅水调节。但底锅水离甑箅最多不能少于17~20cm,以防溢甑。当底锅水量调节恰当后,每天应掌握准确,以免影响水温变化。 ⑤熟粮水分对培菌发酵有很大影响,不能过多或过少。操作条件固定(如泡粮水温、泡粮时间、初蒸时间、闷水温度等),闷水时间长短可以决定水分多少。据经验,大约延长闷水时间2 min,可增加熟粮水分1%。实际操作要同时用感官掌握(手捏软硬度),最后用化验数据或称重结果来校正感官的判断。 如果发现上下甑的粮粒水分不匀或粮粒上软下稀时,可用放闷水的快慢来调节。如果闷水后发现偏软、偏硬,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复蒸时间。 ⑥熟粮水分多少,应视季节和配糟酸度不同稍加调节。冬天发酵温度较低时,熟粮水分在6O%~61%,热天发酵温度高时应

文档评论(0)

ffp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