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3.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案 新人教版.docVIP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3.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案 新人教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过程与方法: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王羲之、顾恺之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书法、绘画艺术以及其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魏晋南北朝是社会的动荡时期,统治阶级的封建桎梏相对削弱,加上北方劳动人民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因而科技进步、异域文化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   社会的动荡不安、异域文化的渗入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同时,这段历史也孕育了这些艺术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征怎样?代表作是什么? 2. 根据“导入框·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你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 3. 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 4. 王羲之和顾恺之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后人用什么称呼来赞誉他们? 5. 十六国、南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个石窟?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点?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 王羲之以行书见长,其字或端庄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游龙”。代表作是《兰亭序》。 2.王羲之爱鹅,是喜欢看白鹅划水的姿势,因为他可以从白鹅划水的姿势中联想到自己写字的执笔运笔姿势。总之,他练习书法很专注,几乎不放过任何机会,认真汲取前人的书法特长,融汇成自己的风格,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所以说他的书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 顾恺之的绘画题材很广,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4. 他们从小就对书画艺术执着地追求,都有孜孜不倦、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的特色,后来终成大器。后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顾恺之有“三绝”。 5.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中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教师预设问题: 1. 以“马”字的形状为例说明各种字体的区别。 2. 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还能讲出一两个来? 3. 魏晋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历史背景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 填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成就 项目 主要代表 历史地位 书法家 “书圣”,天下第一行书 画家 “三绝” 石窟艺术 古代艺术宝库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书法、绘画和雕塑艺术大放光彩的原因是什么?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 汉字字体的演变和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早在半坡时期的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叫甲骨文。商周时,人们还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叫“金文”或“铭文”。秦始皇时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秦朝末年又出现了隶书。两汉时,主要以隶书为主。 魏晋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流行,而且这一时期书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 2.《兰亭序》: 《兰亭序》是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五十岁时所书。当日,王羲之与友人爱子共42人,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祓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之礼。时值暮春之初,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行流觞(把漆制酒杯盛酒放在曲水上,循流而下,杯子停在某人前,某人就取杯饮酒。称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一乐。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了。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感到人生与自然相合相契的快乐。在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的清丽景色中,王羲之微醉命笔,畅叙幽情,写下了这清逸俊秀,一片神机的《兰亭序》。全篇无法而有法,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骨力寓于姿媚之内,意匠蕴含于自然之势。全篇运用篆、隶、章草的笔法,中锋起转提按,意随笔转,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极尽变化,楷草兼施,平稳中寓险峻,相同的字皆有不同表现,全文有二十个“之”字,都加以变化,无一雷同。全幅意境浑穆,潇洒散朗如清风明月,乐中含悲悟生命玄理。可以说是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王羲之酒醒后再写了十余遍,皆不及原作,可见,艺术的神来之笔是不可重复的。 唐太宗为秦王时,见过《兰亭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集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