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8 北方药学2013年第 10卷第2期 “肝肾同源’’理论研究现状的概述△ 陈 攀 徐志伟 敖海清 C1.广西中医药大学 南宁 530000:2.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10000) 摘要:对 “肝肾同源”理论的源流、内容及现代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肝肾同源”的理论体系及其现代研究过程中所存 在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肾同源 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3)02-0068-02 1“肝肾同源”的理论源流 2.2藏泄互用:闭藏是肾的生理特性,疏泄是肝的生理特性,正 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肝、心、肾、肺和脾五脏分 如朱丹溪所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肾藏泄互 别归属为木、火、水、金、土。根据肝、肾的生理活动特点,在五 用关系是指肝主疏泄与肾主藏精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 行当中,肾性属于水,肝性属于木。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水 互协调,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精藏于肾又布散于五脏六 (肾)生木(肝),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肝肾母子关系是肝 腑,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等功能,而将肾精散布于五脏六腑 肾两脏关系的最根本认识。从 《内经》开始已经有了肝肾两脏 是通过肝主疏泄功能调节全身气机升降而实现。肝肾藏泄互 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密切相关记载。《素问·五运行大论》记载 用关系在生理上肝气疏泄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防肝气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成,成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讲明 疏泄太过,互相作用,协调平衡,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和调节机 了两脏在生理的密切相关,肾藏精,主骨生髓,精髓化生肝血, 体气、血、阴、阳平衡。肝肾藏泄互用关系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 肾是通过髓生养肝。 灵《枢 本·神》记载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 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关系异常,肝肾藏泄互用关系失调,则机 虚则恐”,“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讲明了肝肾两 体阴阳、气血失调 ,诸病丛生。肝疏泄太过致使肾封藏失职,临 脏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肝藏血功能失调或肝血亏虚,则肾精 床上会出现女子月经不调、量多,男子遗精或阳强不泄。肾失 失养导致精伤,临床上则出现头晕 目眩,耳鸣耳聋,腰腿酸软。 封藏,肾精亏虚,肝血不充,肝失所养,临床上会出现女子闭 肝肾在生理及病理上的相互关联形成了“肝肾同源”理论的核 经、不孕,男子阳痿、不育等症。肝肾藏泄互用维持着机体生长 心内容,并且对指导中医临床诊察病证及遣方用药具有里程 发育及促进疾病或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贯穿了人体正常的生、 碑的意义。到了唐宋时期,在临床实践中,“肝肾同源”理论内 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l】【。 容得到了极大发展和补充,唐代临床学家孙思邈在 千《金要 3 “肝肾同源”理论指导病证诊治应用的研究 方》中提出下焦病的治疗应 “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宋代 肝肾同居下焦,精血相生,藏泄互用,在生理上关系密切, 圣《济总录》提出“肾藏精,肝藏血,人之精血充和,则肝肾充 在病理上亦互相影响。李中梓在 《医宗必读》中提出 “乙葵同 实,上荣耳 目,故耳 目视听不衰,若精血亏耗,二脏虚损,则神 源,肝肾同治”,强调了肝肾同源,两脏同病,肝病治肾,肾病治 水不清,瞻视乏力,故令 目暗”。到了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前人 肝,肝肾同治的学术观点。中医藏象学的肝和肾实质内涵应涵 理论基础之上结合 自己长期的医疗实践,进一步提出 “乙葵同 盖了现代医学的肝脏和肾脏。结合现代医学观点,肝肾同病最 源,肝肾同治”的理论学说。所谓的 “乙葵同源,肝肾同治”是指 典型的表现为乙肝相关性肾炎、肝硬化性肾病和肝肾综合征, 肝与肾在五行、天干、方位等配属上,肾应北方壬葵水,肝应东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中医学所说的肝肾同病的例证闭,佐证 方甲乙木,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相化生,故为 “乙葵同源”; 肝病及肾,肾病及肝,肝肾同病的中医学术观点。但是中医所 “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 说的 “肝”和 “肾”与现代医学的 “肝”和 “肾”不同,不仅指解剖 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故日:“肝肾同治”。“乙葵同源,肝肾 学上相应的脏器;还包括了以解剖学上的肝和肾各 自为代表 同治”理论的提出,不但充实和丰富了“肝肾同源”的理论内 的多个系统功能的集合,如现代医学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 涵,同时也标志着 “肝肾同源”理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9株猪圆环病毒Ⅱ型流行毒株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pdf
- ^32 P-胶体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体会.pdf
- ^60Co-γ射线辐照玉米种子对基因组DNA分子的影响.pdf
- “5+5”教学法在诊断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pdf
- “7.16”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pdf
- “337调查”:中国企业不再沉默——电池业胜诉美国“337调查”的回顾与思考.pdf
- “2006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李进明受聘岭南学院兼职教授.pdf
- “2007年气候酷派青少年大使”于世界环境日揭晓:7名中国青少年7月赴英参加全球气候变化学生峰会.pdf
- “070304”渤海特大风暴潮的成因分析.pdf
- “YOU”时代 祭出“口碑营销”大旗——专访奇虎公司总裁周鸿祎.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