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量元素对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增殖生长及 次级代谢的影响:HPLC/ESI/MS研究分析
梁智斌1 佘志刚*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海洋天然产物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275)
摘要 本文研究了10种微量元素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增值生长及其次级代谢影响作用,证实0.1g/L硼酸或0.1g/L CuCl2的培养条件对该真菌生长及代谢改变作用最为显著。通过HPLC分析手段对不同条件下发酵液萃取物作定量与定性分析发现,硼酸能明显促进该真菌醌类及灰黄霉素类次级代谢物的产生;而Cu2+离子却能刺激一系列未知化合物的代谢。通过HPLC-ESI-MS的分析显示,该两种条件下的发酵液萃取物含有多种氯代及含氮化合物,此现象为该菌前期研究所未见。实验同时证实,以HPLC/ESI/MS方法研究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是种可行有效的研究策略,对后续的菌体优化培养及有针对性地分离提纯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海洋占有地球总水量的97%,微生物资源极其丰富,但其研究数量及种类仍很局限,随着医药科学对新化合物的需求,海洋微生物研究已经开始获得越来越大的重视与关注[1]。红树林Mangrove)是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在海陆交界潮间地带形成特殊的生态。由于该地区长期受到陆地降水的冲刷,较之大洋海水有相对较多的营养物质,因此是微生物的富集地必威体育精装版的科学研究发现,海洋中80%的微生物种类都能在红树林地区找到,其独特的生态与微生物多样性不容忽视。其中,来自红树林的真菌构成了第一个最大的海洋真菌生态亚组,科学研究表明,红树林真菌是潜在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生产者,从中产生生物控制剂和药物的潜力很大[2]。红树林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1403#为Halorosellinia sp.,来自香港红树林树叶内部,由香港城市大学L·L·P·Vrijmoed教授等分离得到中山大学林永成教授带领的采用硅胶柱层析、NMR、MS、IR和X光晶体衍射等方法对该菌发酵液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已从中分离出20多种化合物,包括灰黄霉素Griseofulvin)和多种蒽醌Anthraquinone)、萘醌Naphthoquinone)和咕吨酮Xanthone)类等物质,其中8种新化合物[3~4],已申请3项专利[5~7],其中2项已授权。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抗肿瘤、抗菌活性。
许多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代谢都必须有金属微量元素的参与微量元素与生物酶的活动密切相关作者通过前期对菌代谢灰黄霉素作最优化培养的实验发现,金属Mg盐的添加对灰黄霉素的代谢有显著影响因此受到启发,决定从微量元素对微生物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在此环境中菌体变化及代谢产物变化。同时,本文实验尝试通过HPLC方法对菌体次级代谢物作定性与定量跟踪,并结合PLC-ESI-MS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初步鉴别,并从中发现新的代谢产物。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浸膏,粗海盐,乙酸乙酯,其他实验用试剂均为市售AR试剂;甲醇(HPLC)、乙腈(HPLC)、超纯水、冰醋酸(AR)。所有HPLC试剂均用0.45μm滤膜真空过滤。
No: Name: M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chloro-2’,4,6-trimethoxy-6’β-methylspiro[benzofuran-2(3H),1’-[2]cyclohexene]-3,4’-dione
6,7,9,10-tetrahydroxy-2-methoxy-6-methyl-5,6,7,8-tetrahydroanthracene-1,4-dione
6,7,8,9,10-pentahydroxy-2-methoxy-6-methyl-5,6,7,8-tetrahydroanthracene-1,4-dione
1,4-dihydroxy-2-methoxy-6-methylanthracene-9,10-dione
1,4,7-trihydroxy-2-methoxy-6-methylanthracene-9,10-dione
2’,4,6-trimethoxy-6’β-methylspiro[benzofuran-2(3H),1’-[2]cyclohexene]-3,4’-dione
1,2,3,5,8,10-hexahydroxy-7-methoxy-3-methyl-1,3,4,4a,9a,10-hexahydroanthracen-9(2H)-one
6,7,10-trihydroxy-2-methoxy-6-methyl-5,6,7,8-tetrahydroanthracene-1,4-dione
1,6-dihydroxy-3-methoxy-8-met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