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12章厌氧性细菌.pptVIP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12章厌氧性细菌.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学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厌氧菌: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厌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致病菌) 根据芽胞有无 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菌) 厌氧菌为人体正常菌群构成的优势菌 体内正常菌群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比例 牙表面、胃、小肠中为1:1 眼结膜、鼻涕、唾液、外尿道、皮表为10:1 牙周、牙垢、结肠中为1000 :1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um) 分布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少数为致病菌 破伤风梭菌(C. tetani) 一、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G+细杆状,周毛菌,芽胞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大于菌体宽度,呈鼓槌状 培养特性 专性厌氧,血平板上呈扩散生长,有β溶血 抵抗力 强,芽胞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耐热100℃1h.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途径及伤口条件 破伤风梭菌由创口侵入人体引起破伤风。 能否发生感染的条件: 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混有泥土及异物 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 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 所致疾病:破伤风 潜伏期:几天-几周,长短取决于伤口与CNS距离 临床表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阵发性抽搐、严重者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死亡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G+粗大杆菌,无鞭毛,有荚膜,有芽胞. 培养特性与生化 不严格厌氧,繁殖快(1代8min) 血平板双层溶血环,内环β溶血(θ毒素)、外环不完全溶血(α毒素)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能产生十余种外毒素,有的即为胞外酶 α毒素(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血、坏死作用,最重要 κ毒素(胶原酶): 分解胶原纤维、组织崩解 μ毒素(透明质酸酶): 有利细菌及毒素扩散 ν毒素(DNA酶): 降低粘稠度,有利扩散 θ毒素: 溶血毒素、细胞毒素 肠毒素: 增加肠黏膜细胞通透性, 引起腹泻。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为主) 致病条件与破伤风相似 潜伏期短8-48h 局部组织坏死,产生大量气 体,组织气肿(捻发音) ,血管通透性增加, 水肿, 压迫组织血管,影响血供, 最后大块组织坏死,并伴有恶臭。毒素入血,全身中毒症状,休克、死亡(30%) 食物中毒(A型) 较轻,1-2天自愈. 坏死性肠炎(C型):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微生物学检查 深部创伤直接涂片镜检:有荚膜的G+大杆菌、白细胞少且形态不典型(毒素使白细胞无趋化反应), 伴其它杂菌。 分离培养鉴定 动物试验 防治原则 及时清创、扩创 切除坏死组织,必要时截肢 大剂量青霉素 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 高压氧舱法 肉毒梭菌(C.botulinum) 生物学性状 G+,有鞭毛,芽胞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网球拍状菌体 严格厌氧,普通平板生长. 抵抗力 芽胞强,100℃3-5h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 已知毒力最强的神经外毒素,对 70kg男性的致死剂量:0.1μg(静脉), 1μg(吸入), 70μg(口服) 肉毒毒素作用机制:作用于外周神经末梢, 尤其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 , 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 肌肉松弛性麻痹.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 肉制品,发酵豆制品,面制品,蜂蜜(婴儿)。 潜伏期短至数小时-36小时 临床表现 胃肠道症状少见,主要为神经末梢麻痹症状(乏力、头痛) 眼肌(复视、斜视、眼睑下垂) 喉肌(吞咽咀嚼困难、口齿不清) 膈肌(呼吸困难、死亡率高60%)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分离病菌: 粪便,剩余食物。 检测毒素: 动物试验,加相应Ab可保护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低温保存食品,发病后尽早注射肉毒多价抗毒素,青霉素,上呼吸机. 艰难梭菌 G+粗大杆菌,有鞭毛,芽胞,卵圆形位于次极端 专性厌氧,分离培养困难而故名,须用特殊培养 肠道正常菌群,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可引起腹泻;假膜性结肠炎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正常菌群 G+ 消化链球菌属、 球菌 G- 韦荣菌属 G+ 丙酸杆菌、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真杆 菌、放线菌 杆菌 G- 类杆菌、梭杆菌 致病条件(厌氧菌感染因素) 寄居部位改变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菌群失调 局部坏死组织,血供障碍 血管损伤,肿瘤压迫,烧伤,动脉硬化,组织水肿、坏死等 感染特征 内源性感染,部位广泛,多呈慢性过程 无特定病型,多为化脓性感染(局部、全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