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伤寒论》方临床运用途径.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三、根据部位,参以病机 确指部位者,如项背强几几,原属太阳兼证,无汗者用葛根汤,有汗用桂枝加葛根汤,而有些病情,虽项背强几几,然无太阳表证,如落枕、颈椎病即是。笔者皆以其部位确定不移,凡无热象者,均仿此而用,然在老年,无论体质强弱,咸以桂枝加葛根汤为宜,疗效尚称满意。吴某,男,43岁,患颈椎病及“肩周炎”二年余。项背强痛,难以俯仰及左右顾盼(第四、五颈椎骨质增生),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勉强活动则喀喀作响,无明显寒热证象,脉缓,苔薄白。处以桂枝加葛根汤为主:葛根1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0g,炙甘草6g,黄芪15g,鸡血藤20g,忍冬藤20g,当归10g,川芎10g,每日一付,连服一月,颈椎骨质虽无改变,然项强及肩痛消失。此方对病证日久,阴血不足之上肢、项背疼痛,亦有疗效。 * 四、循其经脉,参以病机 《伤寒》虽有专论经脉病证之文,然为数极少,治法更未详明,惟以经脉内属脏腑,故经脉循行部位之多种病证,皆可借鉴脏腑治法。若能辨证准确,依法化裁,一般能收效明快,是于无法中求法,亦法外之法也,足以补充《伤寒论》之未备。如柴胡桂枝汤治太阳兼少阳病,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等,笔者以此方治疗太、少经脉为病,而无上述症状者多例,均有疗效。如杨某,男,23岁,学生,左侧颈连项部肿痛,运动不能自如,皮肤不红(西医诊断为左胸锁乳头肌炎),余无不适,身体素来健康,考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足太阳膀胱经“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可见胸锁乳头肌恰与二经相连,患者体质壮实,脏无他病,则柴胡桂枝汤用亦不妨,用此方约十日,颈部肿胀消失,亦不疼痛。 * 四、循其经脉,参以病机 循经脉以疗疾病,尚有以下情况,即病证原属多种,而在同一条经脉之不同部位出现症状。不论部位之高下,均可依脏腑之方,权衡而用,如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过少腹,循胸胁,凡上述部位之疼痛, 硬结等,皆可用疏肝理气法,以四逆散为主,随证加减,此为循经脉之法,亦为执简驭繁之法也,病例如下: 例一:淋巴结核,程某,男,9岁, 双锁骨上窝有肿硬之淋巴结二至三枚,大如拇指,小如蚕豆,压痛明显,低烧(体温37℃~38.5℃)三月不退,盗汗,纳差,形体消瘦,用链霉素、雷米封无效,转中医治疗,初服青蒿鳖甲汤加减,一周而体温正常,盗汗减少,考虑结核尚属侧部,为肝经所主,乃肝气兼痰郁结所致,故投下方以消结核:柴胡6g,白芍6g,枳实6g,炙草3g,夏枯草10g,浙贝6g,黄药子、白药子各6g, 制香附6g, 沙参6g,每日一剂,连续二月余,结核基本消失(或留绿豆至黄豆大小)。 * 四、循其经脉,参以病机 例二:乳腺增生病,季某,女,24岁, 左乳外上方有肿块如鸭蛋大,边缘较为整齐,活动,轻微压痛,皮肤正常,经穿刺作细胞学检查,证实为乳腺增生,伴经期少腹痛,余无不适,仍参加体力劳动,因思前人有乳房属胃,乳头属肝之说,是肝经亦主乳房部位,故投四逆散加郁金10g,制香附10g,浙贝10g,昆布10g,海藻10g,夏枯草15g,生牡蛎20g,黄药子、白药子各15g,连服三月余,肿块消失。 例三:附件炎:陈某,女,45岁,十年前作输卵管结扎术后而患右侧附件炎,右少腹痛而坠胀,扪之,局部软组织增厚,压痛明显,月经失调,经期乳胀,少腹痛加剧,仍从肝经论治,用四逆散加制香附10g,橘核10g,炒川楝10g,荔枝核10g,丹皮10g,丹参15g,红花6g,桃仁6g。治疗过程中略有加减,服药二月余,症状消失,局部切诊无异常发现。 * 四、循其经脉,参以病机 例四:阑尾炎手术感染化脓后,肠粘连,创口硬结。王某,男,38岁,六年前阑尾手术化脓,治愈后,经常右少腹疼痛。近来因劳累过度,不惟疼痛再发,且创口疤痕明显肿大,赤热,质硬,压痛明显,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为法,方用四逆散加槟榔片15g,当归10g,川芎6g,制香附10g,乌药10g,知母10g,黄柏10g,败酱草20g,薏米30g,服药一周则疼痛大减,半月后腹痛消失,疤痕缩至原来大小。 考四逆散为疏肝理气之祖方,若据《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则与上述病证极难相符;若据后世变化之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之类,则名目繁多,难于记忆;若据经脉脏腑之原理,组方之法则,病情之差异,而自为变化,必能拓展其运用范围。 * 五、斟今酌古、灵活变通 《伤寒论》成书以来,凡一千七百多年,况上溯先秦,渊源有自,而学术发展,不无沧桑之变。有病名古今不一者,有方药主证,所见不同者,以及有证无方,有方无证者,种种变迁,故须斟今酌古,灵活变通,有时亦能于临床踯躅之际,而恍然有悟。如《难经·五十七

文档评论(0)

quji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