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古琴音乐研究综述 【作者】刘春晖 【关键词】古琴古琴音乐古琴美学古琴传承 【指导老师】王 丹 【专业】音乐学 【正文】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和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件民族乐器,?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传说,《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古琴音色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和独特的中国情韵,而古琴音乐也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的一种器乐形式,?“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自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琴实物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共保留下来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同时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其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琴学。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在2003年11月7日,?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它就是保护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保护了古琴及琴乐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本文就1994年——2008年期间,中国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六大艺术期刊上,有关古琴音乐研究的文章进行整理梳理,以供参考。一、古琴的历史介绍与价值的研究关于古琴的产生、发展等各个方面,在专门的古琴音乐研究文论方面,乐声《古琴三千年名琴今世传》(上、下)[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古琴以及其音乐的发展状况。该文从古琴的创制着手,细数从周代以来,古琴的形制与发展。该文首先介绍了古琴的最早记录、琴徽的出现、文字记谱、古琴乐派、古琴形制等各方面的古琴知识,指出古琴是中华传统的明珠,炎黄子孙的骄傲。凌瑞兰《浅议古琴文化》[2],则从西汉司马相如、东汉蔡邕、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阮籍和嵇康、南北朝时期的戴和宗炳等名人以及隋唐至清末时期的琴人等入手,指出“古琴艺术是为中国独有,它较之欧洲音乐最显著的不同是大面积地覆盖了中国文化和自成机抒一成风骨的艺术特点,又在历史变革中,以其表层和深层的原因,从功利移位到隐逸,成为‘竹林七贤’型文人目送手挥的尤物。”二、古琴演奏家代表人物介绍与研究研究任何与人有关的历史,都离不开对历史中的人物的研究,研究古琴及古琴艺术也不例外。了解古琴艺术家的思想与事迹,无疑是正确认识古琴艺术的重要条件。有关古琴艺术代表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现代艺术家张子谦、杨荫浏、查阜西、吴景略等人身上。冯光钰的《纪念张子谦先生——兼谈古琴艺术的继承与发扬》[3],文章前部分简略的介绍了张子谦的一生。从他7岁开始学习琴艺孙绍陶先生学琴至1993辞世,在漫长的86载艺术生涯中的数次艺术实践以及艺术成果。并指出在他操缦的数以百计的琴曲中,最为人们的赞赏的是“老三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龙翔操》。“老三曲”是经他千锤百炼而成的广陵派精品之作,尤其是以“庄周梦蝶”为题材内容的琴曲《龙翔操》,更是誉满琴坛,为他博得了“张龙翔”的美称。并通过张先生对继承发扬古琴传统艺术之优长,以及古琴的革新创造等方面的言论,进行了赞扬梳理,并对之做出了评价,并引导我们要想传统艺术获得良好的发展,就要从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入手,探索新的出路,寻求新的发展。王建欣《杨荫浏先生与古琴音乐研究》[4],分两个部分介绍了这位古琴艺术家。第一部分,文章介绍了杨荫浏在1938年至1966年间的有关琴事的活动。即简略介绍杨荫浏的琴学研究。反映了杨荫浏在古琴艺术研究方面的严谨、认真以及对古琴艺术执着的热情。第二部分,则通过第一部分对杨荫浏琴学研究的剖析总结,对之做出了评价。作为查阜西的学生,贾宝琦撰写了《一代大师 德厚流光——深切怀念古琴艺术家查阜西先生》[5],通过对查阜西与古琴艺术有关的一些零碎事件的会议,反映了查阜西在古琴艺术以及古琴乐教方面的认真、热情和高尚。李祥霆《再论查阜西先生的古琴演奏艺术》[6]则从查阜西古琴演奏方面着手,通过对其演奏录音《醉渔唱晚》、《洞庭秋思》、《长门怨》、《鸥鹭忘机》、《潇湘水云》、《渔歌》等的反复倾听与研究,总结出他的琴趣的艺术性——讲究音乐的内容实质与表现形式,琴格的文人性——流露音乐的古朴自然、从容稳健。而最后评价其琴乐“存古朴之趣兼清远之致而含豪迈之气”。而《纪念古琴大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景略先生诞辰100周年》[7],则用一张张图片,反映了大师的古琴人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