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摘粹》作者庆云阁 清.doc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摘粹》作者庆云阁 清 序一 云阁太守,与予既同乡、又同部,意夙洽也。予于去夏观察是邦,云阁亦于今夏典膺斯郡,相逢旧雨,何乐如之?乃云阁下车伊芳始,予适以心、肺、胃三经之火上冲,遂至龈烂唇肿,作脓作痛,烦躁不堪;蒙投以甘露饮,一剂而轻,再剂而愈。噫!何其术之妙,而技之神乎!迨以手刊《医学摘粹》见示,方悉浸沉于其中者二十余年。其书提要钩元,削肤存液,于方脉、杂证以及药性、均有心得,诚寿民之宝籍,济世之奇编。适萧锡三司马急请重付枣梨,以惠久远。予故不揣谫陋,谨缀数语于简端,以志钦佩。 光绪丁酉孟秋乡愚弟明保拜识于五凉官舍 序二 浩浩乎!医学如海,茫无津涯,不有人授以宝筏,谁得道岸之先登。范非精于医者也,何敢侈口而谈医。乃谬膺师席。不研求医术,又何以启迪后生?于是考药性于神农,探病本于轩岐,采方书于仲景,复参以后世哲学大家,无不旁搜而远览,研究数年之久,终日犹兢兢业业,惟恐不得此道之真传。今幸遇庆云阁先生临学,手出《医学摘粹》一书。范读之恍然如得渡津之宝筏焉。观其所着伤寒,将表、里、寒、热、虚、实之专证,兼证,分类列清,以补原书所未及,发二千年未发之秘,真仲景之功臣也。所着杂证,专取古方。其有古方所未备者,即取时方,亦必合乎古法,纯与伤寒金匮一气贯通,酌古准今,悉臻美善,先生煞费苦心矣。至于药性,四诊法,辨证法,亦各有精义存焉。总之,择群书之纯粹者,搜辑为一编,无非示人以简易也。古人云∶“易则易知,简则易能”天壤间何事不当如此,况医学乎。有志斯道者,诚于此编熟读而揣摩之,庶不致望洋兴叹矣。余谓斯书为渡津之宝筏,良非虚语也。爰为叙。 古乐郊后学史民范秩铭拜序 中华民国二年岁次癸丑秋九月既望 序三 吾乡庆云阁先生,以名儒,为名宦。公余之暇,术演轩岐。当其供职部曹,一时彼都人士,问方求诊者,接踵其门,投以刀圭,无不立瘥。前清光绪甲午岁,鄙入都赴秋围,因友人疾而造访焉。先生为之理方诊脉,立起沉 ?惜维时不知医,第知先生治疗之效,而不知先生医术之神也。洎今春倡办中国医学研究所,适直先生解组归来,举充为名节所长,全所学员,得叨钧诲,无异饮上池水。后手出斯编相示,观其发明《灵》《素》,取法长沙,知其寝馈古圣先贤者深矣,而复远溯前朝,近衷当代,作宜古宜今之计,知先生无书不读,洵于斯道三折肱者也。其救世之心苦,其医医之心切,其传道之心殷,医国医人之目,微先生其谁与归?故谓为名儒也可,谓为名宦也可,即谓为名医也亦无不可。兹因本所学员等请将原书付梓,俾作后学津梁。爰赘数语,以志景慕之意云尔。 奉天抚顺县后学张奎彬得珊拜序 中华民国二年十月十五号癸丑秋九月既望 序四 铭醉心于医学也久矣,盖见夫人生所最重者,莫若性命,财产两大端。然性命倘不存,则财产又焉附,是性命比财产为尤重也。试思当时欲保此性命者,不读医书从何处觅长生之术?乃医书自汉唐以来,不下数万卷,纷纭错杂,不经人指示,谁识响往之门,渡海迷津,只望洋而兴叹;登山失径,欲造极而无从;正徘徊歧路间,适遇庆云阁先生,面谈古今医理,恍如云开见月,石破惊天。并手出《医学摘粹》一书,铭敬览一周,即折节倾心,愿请登堂而受业焉。从此即亲炙门墙,得细阅先生著作∶见其所着伤寒,迷途顿辟,荒径别开,发前人之秘蕴,得斯道之真传,实从古未有之奇编也。见其所着杂证,立论简明,选方纯粹,探古学之渊源,定后人之趋向,亦当世渡人之宝筏也。至于药性,辨证,四诊法各书,亦皆条分缕析,示人以简易之门。铭得斯书,而朝夕研求,庶可得造道之指归,满学医之志愿也,此生何幸如之。兹值医学研究所重印是书,不揣冒昧,愿缀数语于简端,以期垂诸久远云尔。爰为叙。 受业书铭谨叙 民国四年七月 伤寒十六证类方 伤寒证六经提纲 自叙 粤自轩岐立言,仲景立法,遂为后世医学之祖。而《伤寒》一书,尤无法不备,无病不疗,洵为医林之至宝。但注《伤寒》者,不下百余家,纷纷聚讼,互相抵牾,抑且篇章次第,任意倒乱,致令阅者心迷目眩,莫得适从。余读徐氏《伤寒类方》,见其从流溯源,芟除一切葛藤,颇觉精简可取,但彼就方分类,而表、里、寒、热、虚、实并未分焉。余留心《伤寒》十余年,朝夕揣摩,颇有心得,因手辑一编,卷首仍按照黄氏所着《伤寒悬解》,将六经纲领厘清,某经应现某证,某证应用某方,条分缕晰,令人一目了然。后因分为十六证,按证类方,将表、里、寒、热、虚、实之专证、兼证,分类列清,一类之中,先论证,后列方,并节录黄氏方解,务求明白简当,俾后之读《伤寒》者,按经认证,按证寻方,头头是道,庶无望洋兴叹之虞矣。 光绪二十一年岁在乙未二月六日云阁氏自叙 太阳经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

文档评论(0)

中华书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