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知识概要.ppt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科知识概要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02

针灸操作技术

01

针灸基础理论

03

常见适应症领域

04

安全与禁忌规范

05

临床实践指南

06

现代研究与应用

针灸基础理论

01

经络系统概述

人体经络系统由十二正经(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等)和八条奇经(如任脉、督脉等)构成,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贯穿全身内外,连接脏腑与体表。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调节阴阳的作用,是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通过刺激经络可调整机体失衡状态。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不通则会导致气血瘀滞,引发疼痛或功能障碍,如足少阳胆经阻滞可能引起偏头痛或胁肋胀痛等临床症状。

经络与疾病的关系

现代医学通过红外热成像、电阻测量等技术证实经络的客观存在,其传导特性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相关。

现代研究进展

穴位定位原则

骨度分寸定位法

以人体骨骼标志为基准进行测量,如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用于精确确定穴位位置(如内关穴在腕横纹上2寸)。

解剖标志定位法

依据体表自然标志(如肚脐、乳头、骨突等)定位,如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适用于胸腹部穴位取穴。

手指同身寸法

以患者手指宽度为标准(如拇指指关节横纹为1寸),常用于四肢穴位定位(如足三里位于犊鼻下3寸)。

特殊体位取穴法

某些穴位需特定姿势定位,如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的曲池穴,或握拳时第五掌指关节后的后溪穴。

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气由先天精气与后天水谷之气结合而成,血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二者通过经络循环不息,维持生命活动。

气机升降出入理论

脏腑之气具有特定运动方向(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针灸通过调节气机平衡治疗疾病(如针刺百会穴升举阳气治疗内脏下垂)。

气血与病症的关系

气虚可致乏力自汗,血瘀表现为刺痛固定,针灸通过补泻手法(如烧山火补气、透天凉泻热)调整气血状态。

子午流注规律

气血按十二时辰在经脉中周期性盛衰,形成时间针灸学理论(如寅时肺经旺,哮喘患者在此时针灸效果更佳)。

气血循环原理

针灸操作技术

02

针刺手法分类

提插法

通过上下提插针体以调节刺激强度,分为轻插重提(泻法)和重插轻提(补法),适用于虚实不同的病症。操作时需注意幅度均匀,避免组织损伤。

捻转法

以拇指和食指旋转针柄,分为顺时针(补法)和逆时针(泻法),常用于调节经气运行或缓解局部痉挛,需控制转速与力度以防滞针。

平补平泻法

均匀提插捻转,刺激强度适中,适用于虚实不明显或调和气血的病症,强调手法平稳、频率一致。

透刺法

单针穿透多个穴位或肌层(如合谷透劳宫),可扩大治疗范围,需精准掌握进针角度与深度,避免伤及血管或神经。

艾灸应用方法

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置于皮肤上施灸,分为瘢痕灸(化脓灸)和无瘢痕灸,前者用于顽固性疾病(如哮喘),后者以温热为度,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01

隔物灸

艾炷与皮肤间垫姜片(温胃散寒)、蒜片(解毒杀虫)或盐(脐灸治腹泻),通过介质增强疗效并减少灼伤风险,需及时更换介质以防过热。

悬灸

手持艾条距皮肤2-3cm悬空施灸,可回旋、雀啄或温和灸,适用于畏痛患者或面部穴位,需保持温度恒定并避免艾灰掉落烫伤。

温针灸

针刺得气后于针尾插艾条燃烧,结合针与灸的双重作用,多用于寒湿痹痛,需用防火垫隔离衣物并防止艾火脱落。

02

03

04

电针操作要点

参数选择

01

根据病症调节频率(高频50Hz以上止痛,低频2Hz调节神经)和波形(连续波消炎,疏密波缓解肌肉萎缩),初始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

电极连接

02

同组输出接同一肢体穴位(如足三里配阳陵泉),避免电流跨心脏区域,针刺得气后再通电,逐步调高至肌肉轻微收缩为佳。

时间控制

03

治疗时间通常15-30分钟,慢性病可延长,过程中需询问患者感受,出现心慌或灼痛立即断电,结束后先关输出再拔针。

禁忌症管理

04

心脏病患者禁用靠近胸部电极,孕妇腰骶部、金属植入部位及出血倾向者慎用,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

常见适应症领域

03

疼痛疾病治疗

选取风池、太阳、合谷等穴位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抑制痛觉传导通路,研究显示针灸可降低发作频率及疼痛强度。

偏头痛及三叉神经痛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痛

术后疼痛管理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夹脊穴、阿是穴)疏通经络气血,缓解肌肉痉挛与炎症反应,临床常配合电针或温灸增强疗效。

采用局部围刺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式(如膝眼的犊鼻、鹤顶穴),促进关节滑液代谢及软骨修复。

通过激活内源性阿片系统(如刺激足三里、内关穴),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并加速康复进程。

慢性颈肩腰腿痛

选取神门、内关、安眠穴调节5-羟色胺及γ-氨基丁酸水平,临床研究表明可缩短入睡时间并提高睡眠质量。

失眠与焦虑障碍

早期介入针刺地仓、颊车等面部穴位配合闪罐疗法,可显著减少神经水肿并加速功能恢复。

面神经麻痹(面瘫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