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11页).pptxVIP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11页).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程标准】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宦官专权的史实,探究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和制度创新的措施及影响。2、明朝疆域版图概述明朝的疆域管理措施,了解明朝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掌握明清易代的相关史实。3、正确理解明朝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郑和下西洋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塑造注目全球、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1、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特点:“三司”分权,分别听命于中央,互不统辖。评价:对强化中央集权、稳定地方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会导致行政效率降低。2、设立督抚:内容:明后期设立督抚,节制三司,加强中央集权;但明代督抚没有辖区,总督和巡抚属于京官,由中央临时派遣。作用:有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二)地方官制的变化:中央地方承宣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军事)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三)中央官制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①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②直接原因:胡惟庸宰相职权扩大,骄横擅权;③根本原因:相权与皇权矛盾尖锐,为了加强君主专制。(2)结果:加强了君主专制,但皇帝直接领导六部,负担日益加重。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朱元璋2、设内阁:明成祖时,设立文渊阁大学时参与机要事务,正式确立内阁制。内阁运行:票拟: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建议权)批红: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最终决定权)“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与前代之宰相绝不相同。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作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则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明神宗实录》内阁的特点:①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皇帝咨询顾问的内侍机构,不能正式统帅六部;②权力来自于皇帝的信任。③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最后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丞相制内阁制权力来源丞相制度赋予皇帝的的信任和支持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任免经过皇帝和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权力决策权;参政权有建议权,无决策权与皇权的关系制约皇权无法制约皇权思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那么内阁首辅是否等同于宰相?总结:丞相有法定之位——使行政之权;丞相有决策制约——来源于制度。内阁无法定之位——为咨询秘书;内阁无决策制约——依附于皇权。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二)中央官制的变化:3、发生异变:宦官专权王振勋贵“翁父”汪直“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刘瑾“刘皇帝”魏忠贤“九千岁”明朝中后期,宦官比内阁更受皇帝信任。皇帝设司礼监牵制内阁,司礼太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可以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特务机构——厂卫制度东厂西厂皇帝耳目↓侦查监视逮捕施刑锦衣卫无论阁臣当政还是宦官专权,其权力本质仍出自皇权,实质上都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知识拓展:皇权的异变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权臣专政

(一)郑和下西洋: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背景:国力、强盛;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广泛应用。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过程:1405—1433年,先后7次出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知识拓展:朝贡贸易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①政治:宣扬国威;②经济:满足统治者对于异域珍宝的需求。评价①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②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③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

1、东南抗倭:(1)原因:①明前期,由于倭寇骚扰东部沿海,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海禁)。②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造成巨大破坏。(2)表现:戚继光台州九战九捷、与俞大猷合作抗倭。(3)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明朝中后期放松海禁。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二)沿海形势:2、欧洲殖民者的侵略:(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的扩张。(2)表现:①16C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濠镜澳租住权;②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荷兰人登陆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一)内陆边疆:1、中央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2、边疆管理:①北方:蒙古防御、战争、议和、贸易②西藏:册封、行政管辖、经济交流③东北:设都司、卫、所,封授官号④西北: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⑤西南:设土司特点:威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nsy05lszr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5年08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