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古城墙简介.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榆林古城墙简介

榆林城墙始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东依驼驼峰,西濒榆溪河,北锁红石峡,南临溪流。城墙宽厚高大,气势雄伟,屹立于陕西省域最北端的今榆林市内。

据《榆林府志》记载,明永乐元年(1403年)始筑榆林寨,正统初(1436~1440年)建榆林堡,成化九年(1473年)延绥巡抚余子俊于旧城北增筑城垣。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巡抚将原堡城向北扩筑,城周约6里,俗称北城。明弘治五年(1492年),巡抚熊绣将城垣向南扩展到今凯歌楼巷处,建南城门曰怀德,这次扩筑的城垣,俗称中城。正德末年,巡抚都御姚镆将军将怀德门改名凯歌楼。明正德十年(1515年),延绥镇总制邓璋,新扩城周13里,俗称南城。隆庆元年(1567年)筑南门逻城,始把南门推到现址。此谓“三拓榆阳”。在此之前,城垣多为土筑,从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驻榆官员相继完成用青砖包砌城垣,加固城壁。当时,榆林城墙东西长约3250米,南北长约1212米,周长约8924米。

清代榆林城墙亦屡有修筑。同治二年,因北城被流沙积压,向南回缩,在今广榆门处缩筑北城墙,广榆门为北门。至此,榆林城墙始成今榆林城之廓。

榆林城墙,半建于川,半依山坡而筑,东高西低,东北角突出,形似菜刀。城墙用黄土夯实,外用大青砖砌筑。墙基宽16.6米,顶宽10米,墙高随地形不等,最高可达16米,周长6500米。明代原有城门七座,后东西各废一座,为五座;北广榆门,南镇远门,东振武门,西宣威门,另有小西门曰新乐门。五门均为拱洞式,门上建有箭楼,东门和南门各建有一瓮城,瓮城墙上筑有驻兵窑,既可御敌,又可藏兵。筑城墙时,随地形差异加设马面,大小不等,相距不一,远则百米,近为五十,共十二处。东南角城墙上建魁星楼。

城墙沿山脊、山冈起筑,城墙外坡陡直,西、南有护城河流,北、东以沙漠为壕,可谓“固若金汤,九塞为首”。当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城,屡攻难下,最后在东南角城墙下挖地道埋设火药,炸开城墙缺口,才得以攻入城内。

城墙作为榆林城重要的城防设施,在历史上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榆林城墙在历史、文化、军事建筑艺术方面,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多年来,城墙经战争的洗礼,风雨剥蚀,人为建设的破坏,部分城墙及新乐门、宣威门、箭楼、魁星楼均已被毁,历史文化遗产濒临被毁之灾。

1986年,国务院公布榆林城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榆林城墙,刻不容缓。1983年至1988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专款5万元,修复西城墙230米,并准备修复南城门洞及瓮城。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城墙,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榆林城墙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划定了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城墙、城门及城墙上建筑。一般保护区为:城墙内外各外延1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50米内。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