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市场制度与城市经济机制.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市场制度与城市经济机制

一、引言:从”日中为市”到”万家灯火”的千年回响

站在西安城墙下,望着青灰色城砖上斑驳的光影,很难不联想到千年前的长安西市——那时的胡商牵着骆驼,驼铃摇碎了夕阳;波斯商人的琉璃瓶在货摊上折射着霞光;茶肆里飘出的香气混着酒旗招展的声音,构成了一幅活色生香的市井画卷。这并非文学想象,而是中国古代市场制度与城市经济机制共同作用的真实图景。从《周易·系辞》记载的”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到明清时期”天下四聚”的商业盛景,古代市场制度如同城市经济的”隐形之手”,既划定边界又激发活力,在约束与自由的平衡中,孕育出独特的城市经济生态。本文将沿着历史脉络,拆解市场制度的演变逻辑,剖析其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机制,试图还原那幅被史书简笔带过的”经济长卷”。

二、早期市场的萌芽与制度雏形:从”草市”到”官市”的蜕变

2.1原始交换与自然市场的诞生(先秦时期)

在文字尚未成熟的新石器时代,交换行为已悄然发生。考古学家在河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原本只产在沿海的海贝,出现在中原地区的墓葬里;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中,青海的玉石与陕西的陶器并存——这些跨越地域的器物,正是原始交换的物证。此时的交换没有固定场所,多是”以物易物”的偶然行为,《诗经·卫风·氓》中”抱布贸丝”的描述,便是这种自然交换的生动写照。

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出现在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工具的普及,剩余产品增多,交换需求扩大,固定场所的”市”开始形成。《周礼·地官》记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说明西周已出现按时间划分的不同类型市场:午后是贵族与大宗商人的交易时间,清晨是职业商人的专场,傍晚则是小商小贩的”便民市场”。更重要的是,官府开始介入市场管理,设置”司市”一职,负责划定市场区域(“设次分地”)、规范交易行为(“平市”)、征收商税(“敛布”),还制定了最早的市场规则——比如要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即大宗交易必须使用”质剂”(类似契约的竹帛文书),否则发生纠纷官府不受理。这种”官设市”的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市场制度的基本框架。

2.2市坊分离与严格管控(秦汉至隋唐)

秦汉时期,“市”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城市的核心功能区。以西汉长安为例,全城有”九市”,每市”方二百六十六步”,四周筑有围墙(“阛”),设门(“阓”),由”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场开放时间严格限定,《史记·孟尝君列传》提到”市朝则满,夕则虚”,说明早开晚闭是惯例。交易场所与居住区域(“坊”)严格分离,居民不能随意临街开店,这种”市坊制”在唐代达到顶峰。

唐代长安城的”东市”“西市”堪称古代市场管理的典范。西市占地约0.8平方公里,相当于110个标准足球场,内部分为220个”行”(同业街区),如”绢行”“药行”“铁行”等。每个行有”行头”,负责协调交易、监督质量,还要协助官府征收”市税”(约2%)和”除陌钱”(交易中介费)。市场内设有”市署”和”平准署”,前者管理秩序,后者负责”校斛斗秤度”(校验度量衡),《唐六典》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金部、太府寺平校,不在京者诣所在州县平校,并印署,然后听用。”若发现缺斤少两,“杖六十”;若用不合格的度量衡牟利,“准盗论”。这种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既保障了交易公平,也提升了市场信誉,以至于西域商人都说”宁向西市求宝,不向东土求金”。

但严格管控也有副作用。唐长安城虽有百万人口,却只有东西二市,居民买个针头线脑都要跑远路。《唐会要》记载,文宗大和五年(831年),有市民”于诸坊曲造店铺”,试图突破市坊限制,结果被官府”禁断”。这种矛盾,为后续市场制度的变革埋下了伏笔。

三、制度突破与经济跃升:唐宋时期的”市井革命”

3.1从”坊墙”到”街市”:空间制度的瓦解

北宋初年,汴京(今开封)的街头出现了新气象:原本封闭的坊墙被拆除,商铺开始沿着御街、汴河两岸随意开设。《东京梦华录》记载:“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这意味着”市”不再是围墙内的专属区域,而是融入城市肌理的”街市”。

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中晚唐时期,长安、扬州等地已出现”草市”(城外定期集市)和”夜市”(突破时间限制的市场),《唐会要》提到”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但实际”草市”在江淮地区已星罗棋布。到了宋代,官府正式承认”草市”的合法性,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下诏:“令诸州县,择要会处,许民为市”;同时放松宵禁,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诏令”京城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汴京的州桥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甚至”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空间与时间限制的突破,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汴京人口

文档评论(0)

nastas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