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 古代文献的文本解读与注释.docxVIP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 古代文献的文本解读与注释.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古代文献的文本解读与注释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

简述“版本”、“校勘”、“辑佚”、“注释”在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过程中的各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二、

阅读下列古籍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昔者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今夫书,成敝之极也,故有传写之失。......是以古书之亡也,非一也,有传写之失,有藏之者不尽亡也,有藏之者亡之也,有亡之而存之者,有存之而亡之者......(节录自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证》)

1.分析上述文字主旨,并说明其中体现了王应麟怎样的文献整理观点。

2.从文本内容看,“传写之失”可能涉及哪些具体问题?请结合实例简要说明。

3.王应麟在此处提到的“藏之者亡之”与“藏之者不尽亡之”,你认为在文献流传史上有何不同的情况?请稍作阐述。

三、

选择以下六个人名或地名中的四个,分别指出其出处(至少两部不同的古籍),并简述其在相关文献中的身份或地理意义。

1.范蠡

2.楚汉相争

3.孔壁古文

4.张大猷

5.河南府

6.跋

四、

论述题。

1.试述进行古籍文本解读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如何运用历史语境的方法解读文献。

2.比较分析“点句式注释”与“《校勘记》式注释”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情况。

五、

某学者在研究《诗经·小雅·鹤鸣》时,发现其中“于彼高岗,维子之望”一句,前人注释多解“望”为远望。该学者通过考察该字在先秦其他文献中的用法,发现亦有“作为高处”之意。请就此情况,撰写一段关于此字读音、训诂及用法考辨的注释文字(要求:至少引用两部先秦古籍作为证据,注释体例可参考《辞源》或《汉语大词典》)。

六、

阅读下引《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焚书的记载:

收去《秦记》,烧天下诗书,以愚百姓。......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有敢传者,死族。......若欲有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段史料在反映秦代文化政策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或可能存在的问题。

试卷答案

一、

版本:指同一文献的不同传本、抄本、刻本等。版本学是研究文献不同形式的历史演变及其价值判别的学科。校勘:指对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勘验,辨别文字、篇章的差异,订正讹误,探求原貌的工作。辑佚:指根据现存文献中的引文、佚文线索,搜辑、考订、恢复已亡佚古籍的工作。注释:指对古籍中的字、词、句、典故、名物、人名、地名等加以解释说明,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工作。

四者关系:版本是校勘的基础和对象;校勘是为了弄清文献的原始面貌,为注释提供可靠文本;辑佚是为了补充文献的完整性,为校勘和注释提供新材料;注释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献内容,反过来也能提示校勘和辑佚的方向。它们共同构成了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核心环节,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二、

1.主旨:王应麟强调书籍在流传过程中极易遭遇散佚和讹误,文献的亡佚有多种原因,整理工作任重道远。

观点:王应麟体现了重视文献考证、承认文献流传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观点,其“困学”之名即体现此意。他主张通过细致的考证工作来对抗文献的亡佚和失真。

2.“传写之失”可能涉及的问题:

*形近而讹:如“丁”误作“丙”,“东”误作“西”。

*音近而讹:如“见”误作“现”,“然”误作“燃”。

*传写脱落:因笔误或疏忽而漏掉文字。

*传写增衍:因理解错误或主观臆断而增删文字。

*版本差异:不同抄本、刻本之间存在原文性差异。

例如,著名的“左氏传’载’郑伯入陈’,《韩诗外传》作’郑伯入蔡’”,就是传写或传抄过程中的字形讹变导致的地名差异。

3.“藏之者亡之”与“藏之者不尽亡之”的不同情况:

*“藏之者亡之”:指文献收藏者因管理不善(如战乱、火灾、水患、盗窃、无心遗失等)导致所藏文献最终亡佚。文献已实际失去。

*“藏之者不尽亡之”:指文献收藏者虽然收藏了某文献,但由于保管不善或其他原因,文献并未完全保存下来,仍有部分亡佚或存在讹误。但文献并未完全消失,只是保存不完整。例如,收藏者可能只存有一部残卷,或抄录时有所失真。

三、

1.范蠡: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国语·越语》。身份,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后泛舟五湖的著名人物。

2.楚汉相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意义,指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朝。

3.孔壁古文:出处,《史记·孔子世家》、《汉书·艺文志》。意义,指汉武帝时在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53042023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