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第一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与现状
食品安全为何至关重要?全球健康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0亿人受到食源性疾病的影响,其中60万人因此死亡。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企业声誉与经济食品安全事故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不仅面临巨额经济损失、法律诉讼,更会导致品牌信誉崩塌,甚至破产倒闭。公共卫生安全保障食品安全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石,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是政府和企业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
食源性疾病的惊人数据4800万美国年度患病人数每年有4800万美国人患食源性疾病,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128,000人需要住院治疗,3,000人不幸死亡。数千万中国受影响消费者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每年影响数千万消费者的健康与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数百亿经济损失规模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包括医疗费用、诉讼赔偿、企业停产等。
看不见的杀手微生物污染
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框架01《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全面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建立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02实施条例与配套规定《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各类配套规章制度,细化了法律条款的执行标准,明确了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监管要求。03地方性法规各省市根据地方特点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完整法规体系。04许可与监管体系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日常监督检查机制、风险分级管理等构成了全方位的监管网络。
相关监管机构及职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检查、风险监测和评估,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统筹协调食品安全工作。下设食品安全协调司、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等专业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源性疾病监测等工作。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省、市、县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日常检查、专项整治、应急处置等,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线执法力量。多部门协同监管、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监管体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企业应主动配合监管部门工作,接受监督检查。
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与危害因素了解食品安全风险与危害因素是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前提。本章将系统介绍食品污染的类型、主要致病因素、典型案例以及风险控制要点,帮助从业人员识别和防范各类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污染的三大类型生物性污染主要污染源: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诺如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寄生虫:旋毛虫、囊虫等霉菌及其毒素:黄曲霉毒素等生物性污染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食品污染类型,占食源性疾病的70%以上。化学性污染主要污染源:农药残留:有机磷、有机氯农药等重金属:铅、汞、镉、砷等食品添加剂滥用:超范围、超量使用兽药残留:抗生素、激素等工业污染物:多氯联苯、二噁英等化学性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和致癌风险。物理性污染主要污染源:金属异物:铁丝、钉子、金属碎屑玻璃碎片:破碎的容器、灯具等塑料异物:包装材料碎片石块、木屑等杂质毛发、昆虫等物理性污染虽然相对容易发现,但可能造成消费者直接伤害,必须严格预防。
主要致病菌介绍1沙门氏菌污染来源:主要存在于禽蛋类、肉类及其制品中,尤其是未充分加热的食品。症状表现:发热、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潜伏期6-72小时。预防要点:彻底加热食品至中心温度75℃以上,避免生熟交叉污染。2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来源:未煮熟的肉类、未经消毒的牛奶、受污染的水和蔬菜。症状表现:严重腹泻(可能带血)、腹痛、呕吐,严重者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症。预防要点:严格个人卫生,食品彻底煮熟,避免生食。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来源:冷藏即食食品、生鲜乳制品、熟肉制品。症状表现:发热、肌肉疼痛、恶心、腹泻,孕妇感染可导致流产或死胎。预防要点:冷藏食品定期检查,即食食品尽快食用,高风险人群避免生冷食品。4诺如病毒污染来源:受污染的水、食品,病人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症状表现: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腹痛、低热,传染性极强。预防要点:严格手卫生,食品充分加热,病人隔离,环境彻底消毒。重要警示: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突发性、群体性特点。一旦发生,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就医,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典型案例1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事件概况:不法分子在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值,导致全国近30万婴幼儿受害,6名婴儿死亡。主要原因:企业质量管理失控、原料验收不严、监管体系存在漏洞。惨痛教训:导致中国乳制品行业遭受重创,多家企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