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古书的用字.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课古书的用字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一、通假字(一)什么叫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张释之传》)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系辞下》)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二)借义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见教材p41)(三)通假字的辨识阅读中遇到某一个字不能用其本义或引申义去解释时,就应考虑到是否存在通假的问题。1.通假字的声音关系(1)懂得古音韵常识(2)古音相同或相近的标准(3)通假字之间声音关系的判定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近音或双声、或迭韵的关系。例如:①信以结之,则民不倍。(《礼记·缁衣》)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③故九万里则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庄子·逍遥游》)④没死以闻。(《战国策·赵策》)⑤登是南邦。(《诗经·大雅·云汉》)⑥从弟子十人所。(《史记·滑稽列传补》)2.判定关系的文献证据(见教材p45)例如《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这一句中的“归”字当作何解释呢?若依《说文》,归的本义是指女子出嫁,这用在本句显然不通;若有归的引申义“归还”似乎可通,但孔子并未借给阳货豚,又何以言归还?联系上下文意,是阳货想通过送豚给孔子,好让孔子依礼回拜时见到孔子,句中归字归是赠送的意思。然而归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中都没有赠送这一义项,可见古有赠送食物的专字“馈”与“归”音近,意思又正好吻合,于是可以初步断定归是馈的错字。查同书《微子》,又有“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之语,归同样当借为馈(意思是说齐国像馈赠美味一样将女乐声送给鲁国)。再查别的古书,还有同类例证。这说明归借为馈,已沿用成习,并非偶然。二、异体字(一)什么是异体字所谓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例如:①以彊为弱,在俛仰之间耳。(《晁错传》)②执其干戚,习其俯仰。(《礼记·乐记》)③郎中令善媿人。(《龚遂传》)④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段太尉轶事状》)以上句中的俛与俯、媿与愧,虽然字的构形不同,但音义及记词职能完全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互换。像这样的字就是异体字。有的同音字虽然在某一义项上同,在一定的场合也可以互用,但记词职能并不完全一样,这种字不能视为异体字。比如遊与游,只在游玩义上相通,可以互用,但游水义古代只用游而不用遊;赞与讚,只在讚义上相通,可以互用,但赞进、赞助义古代只用赞而不用讚。这说明它们的记词职能虽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并不完全重合。所以像这样的字不能看作是异体,以免造成阅读的误解。(二)异体字的形体差异异体字的形体差异主要有以下六种:1.所用造字方法不同,一体为形声,一体为非形声。如:嶽-岳、耻-恥、淚-泪、磥-磊、膻-羴,等。2.同为形声,所取意符不同。如:逼-偪、徧-遍、逾-踰、咏-詠、误-悮、溪-谿.榜-牓、暖-煖、糠-穅,等。3.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如:饋-餽、昵-暱、棹-櫂、猿-猨、梅裤-袴、掩-揜、溯-泝、楠-枬,等。4.同为形声,所取意符和声符都不同。如:愬-诉、迹-跡、剩-賸、椀-盌、村-邨.妆-粧、粳-秔,等。5.偏旁部首所处的位置不同。如:峰-峯、略-畧、惭-慙、概-?、鹅松-枀、秋-秌,等。6.笔道形态略有不同。这往往是由于书写的风格、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字体的差异。如:冰-?、册-?、皂-?、吴-?等。(三)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1.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曾经异体字,但后世发生了分化,记词职能有了分工,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字。例如“咳”与“孩”,在历史上就曾是一对异体字。《说文》:“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从子。”《礼记·内则》:“父执了之右手,咳而名之。”《史记·扁鹊传》:“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老子》:“我独泊兮未兆,如婴和之未咳。”《释文》本作“孩”。《颜氏家训·教子》:“子生咳?,师保固明,仁慈礼义导习之矣。”本又作“孩提”。在这些文句中,咳与孩均读hái,

文档评论(0)

wendang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必威体育精装版文档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