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黄水疮(脓疱疮)中医诊疗方案
黄水疮(脓疱疮)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黄水疮,又称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夏秋季节流行。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夏秋季节暑湿热毒之邪侵袭肌肤,以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肌肤而成;或因小儿肌肤娇嫩,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留滞肌肤,化热成脓;也可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湿热交蒸,外犯肌肤而发病。西医则认为脓疱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引起。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临床表现
寻常型脓疱疮: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及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为散在的红斑或丘疹,迅速变为脓疱,脓疱壁薄,易破溃,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自觉瘙痒。常因搔抓而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可融合成片。严重者可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儿童的躯干和四肢。初起为散在的水疱,迅速增大为大疱,疱液开始澄清,后变为混浊,疱壁薄,容易破裂,破裂后形成大片糜烂面,干燥后形成淡黄色痂。有时大疱中央自愈,边缘痂下有新的脓疱出现,呈环状排列,称为环状脓疱疮。
新生儿脓疱疮:多见于出生后4~10天的新生儿,起病急,发展迅速。皮疹为黄豆至核桃大小的脓疱,疱液初为清亮,后变为混浊,脓疱周围有红晕。易破溃,形成红色糜烂面,尼氏征阳性。患儿常伴有发热、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肺炎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脓液细菌培养: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二)证候诊断
1.暑湿热蕴证
症状:脓疱密集,色黄周围有红晕,破后糜烂面鲜红,自觉瘙痒,伴发热,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病机:夏秋季节,暑湿热毒之邪侵袭肌肤,蕴结不解,故见脓疱密集、色黄;湿热熏蒸,故糜烂面鲜红;热邪伤津,则发热、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均为暑湿热蕴之象。
2.脾虚湿蕴证
症状: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周围红晕不显,破溃后糜烂面淡红,自觉瘙痒,面色萎黄,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病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湿热交蒸,外犯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脾虚气血不足,则面色萎黄;脾失健运,则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均为脾虚湿蕴之象。
三、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暑湿热蕴证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剂:清暑汤加减。
药物组成:连翘10g、金银花10g、赤芍10g、滑石15g、车前子10g、泽泻10g、淡竹叶6g、甘草3g。
方解: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赤芍凉血活血;滑石、车前子、泽泻清热利湿;淡竹叶清心除烦;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若脓疱多、色红者,加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若发热明显者,加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以清热泻火;若瘙痒甚者,加白鲜皮10g、地肤子10g以祛风止痒。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渗湿。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10g、薏苡仁15g、桔梗6g、扁豆10g、砂仁3g(后下)、甘草3g。
方解: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山药、薏苡仁、扁豆健脾渗湿;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
加减:若脓疱未消者,加金银花10g、连翘10g以清热解毒;若瘙痒甚者,加防风10g、蝉蜕6g以祛风止痒;若便溏甚者,加炮姜3g、肉豆蔻6g以温脾止泻。
(二)外治法
1.中药湿敷
药物: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作用的中药,如黄柏、苦参、地肤子、白鲜皮各30g。
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2000ml,浸泡30分钟后,煎煮30分钟,取汁待凉。用6~8层纱布蘸取药液,湿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适用于脓疱未破、糜烂渗液较多者。
2.中药涂擦
药物:青黛散、三黄洗剂等。
方法:青黛散用植物油调敷于患处,每日2~3次;三黄洗剂直接涂擦于患处,每日3~4次。适用于脓疱已破、糜烂面不渗液者。
3.中药熏洗
药物:蛇床子、苦参、百部、明矾各30g。
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3000ml,煎煮30分钟,取汁倒入盆中,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适用于脓疱较多、瘙痒明显者。
(三)针灸治疗
1.体针
选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阴陵泉等。
操作:常规消毒后,选用毫针,采用提插补泻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
选穴:肺、脾、神门、内分泌、皮质下等。
操作:用王不留行籽贴压穴位,每次选3~4个穴位,两耳交替使用。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3~4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耳部稍
专注于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1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方案等多方面的 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