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勿忘国耻班会教案
一、课题名称
初中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
二、教学目标
让初中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国耻事件的时间、基本经过(如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北、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30万同胞遇难);理解“国耻”的内涵(不仅是历史伤痛,更是民族警醒的警钟),能说出铭记国耻的意义(珍惜和平、激发民族责任感、推动国家进步);结合历史事件与当代中国发展(如科技自强、国防建设),树立“少年强则国强”的意识,能主动分享“作为中学生如何以行动铭记国耻”(如努力学习、传承爱国精神),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甲午战争黄海海战视频片段、九一八事变警报声音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影像、当代中国科技成就图片如高铁、航天)、教学道具(国耻事件时间轴卡片、“爱国行动”便签纸、英雄人物故事卡片如邓世昌、杨靖宇);学生提前收集1位抗日英雄的简短事迹(100字以内),教师准备备用故事卡片(防止学生未收集),打印“国耻事件核心信息”小纸条(如“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持续6周,30万以上平民遇难”)。
四、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核心内容:①历史认知:能准确说出3个重要国耻事件的时间与核心事实(如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开端),无时间混淆或事实错误;②意义理解:明确“铭记国耻”不是宣扬仇恨,而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能结合“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说明当代青年的责任;③情感共鸣:通过英雄事迹与历史影像,产生对遇难同胞的缅怀、对英雄的敬佩,激发“为国家强大而努力”的内在动力,无情感淡漠或认知偏差。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突破“历史与现实的关联”障碍,避免仅将国耻视为“过去的事”,通过“甲午战争中国军舰落后vs当代中国海军实力”“九一八事变我国国防薄弱vs现在国防现代化”的对比,建立“历史教训推动现实进步”的认知;帮助学生克服“情感与行动的脱节”问题,避免仅能表达爱国情感却不知如何行动(如说“要爱国”却不落实到学习中),通过“制定个人小目标”(如“本学期提升数学成绩,为未来学科技打基础”),将情感转化为具体行动;推动学生理解“理性爱国”,避免出现“极端化认知”(如认为铭记国耻就是排斥所有外国事物),通过“当代中外友好合作案例”(如国际抗疫合作),引导学生树立“开放包容、自强自信”的爱国观。
六、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播放九一八事变警报声音频,同步展示“1931年东北沦陷”的历史图片,提问“听到这声警报,看到这张图片,你们知道它背后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吗?这声警报为什么至今仍会响起?”,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故事教学法:邀请学生分享邓世昌“撞沉吉野”、杨靖宇“冰天雪地食棉絮抗日”等英雄事迹,结合教师补充的细节,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英雄的爱国精神;对比教学法:展示“甲午战争中国军舰与日军军舰对比图”和“当代中国航母辽宁舰、山东舰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从落后到强大的变化,离不开对历史教训的铭记”;小组讨论法:围绕“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铭记国耻、建设国家”展开讨论,培养合作探究与理性思考能力;情感激励法: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片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
七、教学过程(45分钟)
(一)情境导入——警报声中的历史追问(5分钟)
感官唤醒:教师播放九一八事变警报声(持续10秒),同时在屏幕上展示两张图片:左侧是1931年日军占领沈阳北大营的黑白照片,右侧是当代城市中警报装置的彩色照片,提问“这声警报在每年9月18日都会响起,它在提醒我们什么?左边的老照片和右边的新照片,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话题引入: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这声警报是历史的警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曾经的国耻;老照片记录了过去的伤痛,新照片见证了现在的和平——今天,我们召开‘勿忘国耻’主题班会,一起回顾历史、思考未来。”
(二)历史回顾——走进国耻事件(15分钟)
时间轴梳理(7分钟):①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国耻事件时间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南京大屠杀),逐一讲解:“1894年,甲午战争中,中国北洋舰队虽奋勇抵抗,但因国力落后、装备陈旧,最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占领东北,拉开侵华战争序幕;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在接下来的6周里,对南京平民和战俘进行大规模屠杀,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