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头制作安装施工工艺流程.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缆头制作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干了十来年电缆头制作安装,每次蹲在现场准备动手前,我总爱点根烟,把整个流程在脑子里过一遍——从工具包里掏游标卡尺量尺寸,到最后用兆欧表测绝缘值,每一步都像放电影似的。这活看着是“剥电缆、套管子、压端子”的粗笨手艺,可稍有差池,轻则设备跳闸,重则引发火灾。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这门道,就当是我这么些年蹲在电缆沟里总结的“保命流程”。

一、前期准备:把“不确定”掐灭在开头

我常跟徒弟说:“电缆头做得好不好,一半在准备。”这话一点不夸张。

1.1工具与材料的“双重检查”

每次进场前,我都得把工具包翻个底朝天。必备工具有:电缆刀(分钢质和塑料柄,塑料柄防触电)、专用剥切工具(像半导电层剥离刀,薄得能刮胡子)、游标卡尺(精确到毫米)、压接钳(配不同规格模具)、热风枪(热缩头用)、力矩扳手(压接后测扭矩);材料则包括电缆头附件包(冷缩或热缩套件,得核对电压等级和电缆截面)、密封胶(得选耐候型,别用普通玻璃胶)、半导电带、防水胶带、酒精棉片(擦绝缘层用)。

去年夏天接了个活,徒弟大意没检查附件包,结果热缩管规格小了两号,当场打电话让厂家送,耽误了半天工期。从那以后,我多了个习惯:拆附件包前先拿电缆外直径跟热缩管内径比,用游标卡尺卡三次,确保“松不晃、紧不裂”。

1.2环境与人员的“双限控制”

电缆头制作对环境要求挺“矫情”。湿度超过70%得搭帐篷,用除湿机抽到60%以下——潮气钻进绝缘层,后期大概率击穿;温度低于5℃得生电暖器,电缆绝缘层太硬容易脆裂。我遇过最麻烦的是梅雨季,蹲在电缆井里,身上穿防水服,头顶挂着工业风扇吹,活没干先出一身汗。

人员方面,必须穿干净的棉质工作服(化纤容易起静电),戴无粉橡胶手套(有粉的粉末会污染绝缘层)。新手得跟着师傅学满三个月才能独立操作——我带过个小年轻,第一次上手图快,手套上沾了油,结果半导电层没擦干净,送电时“啪”一声冒了烟。

二、电缆剥切:像外科医生切肿瘤,分寸比速度重要

准备妥当,就该动“第一刀”了。剥切电缆就像拆俄罗斯套娃,每一层都有讲究,顺序错了、切深了,整根电缆可能就废了。

2.1定基准:量好“生命线”

首先得确定剥切长度。这得看电缆头类型(终端头还是中间接头)、电压等级(10kV和35kV差着好几厘米)。我一般用“三核对”法:核对设计图纸标注长度,核对附件说明书推荐尺寸,再用游标卡尺量电缆外护层直径反推(比如10kV电缆终端头,外护层剥切长度通常是500mm±5mm)。

前年做110kV电缆中间接头,图纸标错了剥切长度,我按经验多量了两次,发现少剥10cm会导致应力锥压不到位,及时找设计改了——这事后来成了项目部的“安全案例”。

2.2分层剥切:从外到内,层序不能乱

剥切顺序是:外护层→铠装层→内护层→屏蔽层→半导电层→绝缘层。每一步都得“轻、慢、稳”。

外护层:用电缆刀沿圆周切深1/3(不能切穿),再纵向划开,像剥香蕉皮似的撕掉。切深了容易伤铠装,切浅了撕不下来,我习惯用美工刀补两刀。

铠装层:用钢锯条锯出环形切口(留10mm不锯断),再用扁口螺丝刀撬起,用斜口钳剪断。这里得注意,铠装要接地,所以得留一段用铜编织带焊上——去年有个项目漏接铠装,送电后金属外皮带电,差点电到人。

内护层:用剥切刀小心划开,这层薄,力度得像削苹果皮,切深了会划破下面的屏蔽层(那层铜带或铜丝屏蔽)。

屏蔽层:如果是铜带屏蔽,用壁纸刀划开后撕掉;如果是铜丝屏蔽,得用尖嘴钳一根根拔,不能留毛刺——毛刺会导致局部电场集中,后期击穿。

半导电层:这层最金贵,得用专用剥离刀(塑料柄,防划伤绝缘层)。我一般先划个环形口,再用刀尖轻轻挑开,像揭创可贴似的慢慢撕。撕完后用酒精棉片擦绝缘层(得朝一个方向擦,来回擦会留毛絮),擦完对着光看,不能有半导电颗粒残留——有次徒弟偷懒没擦干净,测试时绝缘电阻低了两个数量级。

三、附件安装:像拼乐高,但每一步都“不可逆”

剥完电缆,就该套附件了。现在主流是冷缩和热缩两种,我更爱用冷缩(省了热风枪,雨天也能做),但热缩便宜,小项目用得多。

3.1冷缩头安装:“卡准位置,一拉就成”

冷缩附件是预先扩张在支撑管上的,安装时抽掉支撑管就能自动收缩。关键是“定位”。

套入顺序:先套接地编织带,再套冷缩管(终端头是应力管+绝缘管,中间接头是绝缘管+屏蔽管)。套的时候得注意方向(标记箭头朝上),用手扶住慢慢往下推,不能扭曲——有次徒弟着急,把应力管拧成了麻花,收缩后局部过薄,耐压试验没通过。

抽管技巧:抽支撑管要“匀速、直线”,左手捏着冷缩管上端,右手拉支撑管,速度像拔萝卜似的,不能停。抽完后用手捏一遍,检查有没有鼓包(有鼓包得重新套)。

3.2热缩头安装:“火候到了,缩得才服帖”

热缩附件得用热风枪加热收缩,温度控制是关键(一般120℃-140℃,不同材料温度不同)。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