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朝花夕拾》知识梳理(内容解读+人物形象+篇章主题).docxVIP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朝花夕拾》知识梳理(内容解读+人物形象+篇章主题).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一、作家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人民称为“民族魂”。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18部。

二、书名解读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1926年在《莽原》半月刊连载,1927年结集出版时,鲁迅将其改为更具诗意的《朝花夕拾》。它是鲁迅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朝花夕拾》这一书名的来源和寓意非常深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一)从字面意思看:

朝花指早晨的花,比喻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美好记忆.夕拾指傍晚时拾起,比喻中年时期回忆往事。合起来就是在人生的傍晚时分,拾起年轻时那些如花般美好的记忆。?原名《旧事重提》,改名体现了鲁迅对这部作品的文学性追求

(二)从象征意义看:

朝花象征着纯真美好的童年时光

夕拾代表着历经沧桑后的回望与思考

书名暗含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三、作品介绍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特点是“形散神聚”。在这些文章中,鲁迅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同时,在对往事深情回忆时,还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四、内容解读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先生唯一一本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历。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朝花夕拾》作为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故事,其中的十篇文章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童年、少年经历类。

这类作品通过描述作者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在夹叙夹议中,表达了对往日时光的眷恋或痛恨,展现了到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作品题目

内容概括

主题思想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灵上的隔膜,控诉和批评了封建家长和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从百菜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无常》

文章描述儿时在乡间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同时,文章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只能在冥冥中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