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经络与腧穴基础知识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壹
经络系统概述
贰
主要经络介绍
叁
腧穴基础知识
肆
常见腧穴详解
伍
经络与腧穴的应用
陆
经络腧穴的保健作用
经络系统概述
章节副标题
壹
经络定义与功能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连接着身体各部位。
经络的定义
经络系统负责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
经络的功能
经络不通或气血失衡会导致疾病,中医通过针灸等方法调节经络以治病。
经络与疾病
经络系统组成
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中的特殊部分,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它们在调节人体气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奇经八脉
经络系统组成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的延伸,它们在体内深入,与脏腑器官有更密切的联系,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十二经别
01
十五络脉是经络系统中的分支,它们从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中分出,遍布全身,加强了经络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十五络脉
02
经络的生理作用
经络系统通过其网络状结构,调节和引导气血在体内的正常运行,维持生命活动。
调节气血运行
经络上的腧穴对疾病敏感,通过观察和触摸可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指导治疗。
反映健康状态
经络连接脏腑与体表,实现身体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
沟通内外联系
主要经络介绍
章节副标题
贰
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止于拇指内侧,与呼吸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常用于调理肺部疾病。
手太阴肺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沿腿内侧上行至胸腹部,与肝脏功能相关,用于调节情绪和疏肝解郁。
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从面部开始,沿身体前侧下行至足部,与消化系统功能紧密相连,常用于治疗胃病。
足阳明胃经
01
02
03
十二正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阳胆经
01
手少阴心经从心脏出发,沿手臂内侧上行至小指,与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关,常用于治疗心脏疾病。
02
足少阳胆经从头部开始,沿身体两侧下行至足部,与胆囊功能相关,用于调节胆汁分泌和消化。
奇经八脉
督脉起于尾骨,沿脊柱上行至头顶,与脑部功能密切相关,是调节阳气的重要经脉。
督脉
01
任脉起于小腹,上行至咽喉,与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功能紧密相关,是女性健康的关键经脉。
任脉
02
冲脉与任督二脉并行,影响气血运行,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与生殖和生长发育有关。
冲脉
03
奇经八脉
带脉环绕腰部,约束其他经脉,维持身体平衡,与腹部疾病和妇科问题有密切联系。
带脉
阴跷脉和阳跷脉负责调节身体的睡眠和觉醒,与人体的运动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阴跷脉和阳跷脉
阴维脉和阳维脉分别调节身体的阴经和阳经,与身体的阴阳平衡和防御外邪有关。
阴维脉和阳维脉
经外奇穴
定义与特点
经外奇穴指不隶属于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穴位,具有特殊治疗作用。
常见经外奇穴举例
如四缝穴,位于手指掌侧,常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和发热等症状。
临床应用
经外奇穴在临床治疗中用于特定病症,如印堂穴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等。
腧穴基础知识
章节副标题
叁
腧穴的定义
腧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点,是气血运行和调节的枢纽。
01
经络系统中的特殊点
腧穴是气血汇聚的部位,也是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最为敏感的点,常用于针灸治疗。
02
气血汇聚与反应点
腧穴的分类
根据经络系统,腧穴分为十二正经穴、奇经八脉穴等,每类穴位具有特定的治疗作用。
按所属经络分类
腧穴按其功能作用可分为调气穴、止痛穴、补虚穴等,针对不同病症发挥治疗效果。
按功能作用分类
腧穴根据其在人体上的位置分布,可分为头面部穴、胸腹部穴、四肢穴等,便于临床应用。
按位置分布分类
腧穴定位方法
根据人体骨骼长度折算成寸,以此来定位腧穴,如“一夫法”常用于确定头部腧穴位置。
骨度分寸法
01
02
03
04
利用身体表面的自然标志,如皱纹、骨骼突起等,来确定腧穴的具体位置。
体表标志法
通过手指的宽度作为测量单位,如“一横指”、“两横指”等,来定位腧穴。
指量法
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对准”、“平齐”等,快速定位腧穴,如乳头直下定膻中穴。
简便取穴法
常见腧穴详解
章节副标题
肆
头面部腧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上,是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症状。
百会穴
01
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处,按摩此穴可缓解头痛、眼疲劳。
太阳穴
02
位于两眉之间,常用于治疗鼻塞、头痛及精神紧张等症。
印堂穴
03
位于鼻翼两侧,鼻唇沟中,按压此穴可缓解鼻塞、嗅觉不灵等症状。
迎香穴
04
躯干部腧穴
01
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等心脏相关疾病。
02
肺俞穴位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湿热灭菌验证方案及报告.doc VIP
- TZS 0680—2025《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水印版).pdf VIP
-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情绪调节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docx VIP
- YBT4001.1-2019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 第1部分:钢格栅板.pdf VIP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课件 第二章 大数据采集.pptx
- LAQ-E-KS-23 掘进工安全作业指导书.doc VIP
- 连云港市主要小麦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初步研 究参考.pdf VIP
- DB32_T 3697-2019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检验评估技术规程.docx VIP
- PW2330-2.0数据手册下载.pdf VIP
- 2025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