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陶渊明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陶渊明;

陶渊明

一个在诗中能“开其心扉”的人

;【精读作品】;【阅读作品】;

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生平;《晋书·陶潜传》;《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毕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

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

壮年的辗转出仕时期。

中晚年的隐居时期。;

出身没落官宦之家,少有壮志。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先后五次出仕:

394年,29岁,为江州祭酒,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召为主薄,不就。

398年,33岁,入桓玄幕府;五年(401)冬,归家居母丧。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陶渊明先后五次出仕:

404年,39岁,刘裕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陶渊明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抗争的意愿。

405年,40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陶渊明先后五次出仕:

405年8月,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归去来兮辞序》;《宋书》本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躬耕田园的隐者

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陶渊明逸致图;安贫乐道的理解和在陶渊明诗中的表现

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体现了儒家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固穷

“固穷”是以儒家所倡导的个人品德和节操为思想基石的。;对陶渊明的总体评价:

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他思考人生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和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一)生活准则——安贫乐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

“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二)思想性格——任真与自然,属于老庄哲学范畴。

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1、任真(任其自然)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安然自若)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死去何所如,称心固为好。(《饮酒》)

《宋书·隐逸传》:“(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侯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莲社高贤传》载:“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忽攒眉而去。”;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

陶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当现实社会的种种虚伪与他的天性冲突时,他能够做到宁固穷而不改其节操,处贫贱而能心境怡然,在田园归隐的生活中,体会人生的价值与真谛。

;;总结:陶渊明思想性格的任真、自然及安贫乐道的立身原则,导致其最终选择了归隐。

;陶渊明的作品:

(一)诗歌:

今存诗121首,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移居》、《挽歌诗》等。

(二)散文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和三篇祭文

;(三)赋

《闲情赋》、《感士不遇赋》

(四)辞

《归去来兮辞》;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一、陶诗题材的分类

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但是可以概括的分为田园诗、咏史咏怀诗两类。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

基本主旨:园林好

;不同生活时期,其“园林好”的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taxan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