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耳鼻喉生理知识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外耳耳廓
01
外耳道
02
鼓室
03
鼓窦
04
耳中耳咽鼓管
05
乳突
06
骨迷路
07
内耳
08
膜迷路
09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3部分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由皮肤,软骨膜和软骨构成支架组成。
外耳道:始于外耳道口向内止于鼓膜,长
略呈S形,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
耳廓
外耳道
耳廓
特点:
成人:略呈“S”形弯曲,检查时应向后上提起。
婴幼儿:较狭窄,检查时应将耳廓向后、下、外方牵拉,同时将耳屏向前牵引。
作用:收集声波。
外耳道
骨性段--内2/3
软骨段--外1/3
中耳
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构成
鼓室
01
鼓膜紧张部上缘平面以上
上鼓室
02
上下鼓室之间
中鼓室
03
鼓膜紧张部下缘平面以下
下鼓室
正常鼓膜及听骨链
鼓室(tympaniccavity)为含气空腔,分外、内、前、后、顶、底六壁
01
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的管道
02
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
03
咽鼓管内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运动方向朝向鼻咽部
咽鼓管
儿童与成人咽鼓管的比较
短、平、宽
鼓窦
01
根据气房发育的程度,分为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
04
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向前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通,向后下连通乳突气房
02
乳突
03
鼓窦与乳突
鼓窦
A
乳突
B
内耳又称迷路(labyrinth),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者形状相似,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
01
骨迷路为致密的骨性结构,包括耳蜗、骨半规管和前庭。
02
膜迷路由膜性管和膜性囊组成,借助纤维束固定在骨迷路内。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膜蜗管
03
内耳—骨迷路:包括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三部分
内耳-膜迷路
由椭圆囊,球囊,膜蜗管及膜半规管组成
耳的生理
听觉功能
空气传导
骨传导
01
平衡功能
声音方位和
本体感觉
02
坐在行进的车中即使闭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到车的加速、减速或转弯;
03
第2节
鼻的应用解剖生理
外鼻
鼻腔
鼻窦
鼻(nose)由三部分构成:
鼻的应用解剖
一、外鼻
三边形锥体,突出面部
各部名称见右图
特点:
(1)在面部位置首当其冲,易受外伤。
(2)外鼻静脉无辨膜,直接与海绵窦相通,感染易向颅内扩散。
外鼻
外鼻
外鼻软骨支架主要由鼻外侧软骨和大翼软骨组成,骨支架则由鼻骨、额骨鼻部和上颌骨额突组成。
外鼻
鼻的皮肤特点:骨部皮肤薄而松,软骨部皮肤厚且紧,鼻尖、鼻翼和鼻前庭腺体丰富,易发生座疮和疖肿等。
血管:
动脉:主要来自面动脉。
静脉: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神经:运动神经来自面神经;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
淋巴:汇入颌下淋巴结、腮腺淋巴结。
(链接)外鼻静脉回流特点
静脉无瓣膜,
1
双向流动
2
挤压鼻、上唇部疖肿(“危险三角区”)
细菌栓子
3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4
外鼻静脉与眼静脉及海绵窦的关系
5
01
为一狭长的腔隙,被鼻中隔分成大致相等的左右两腔。
02
前部由皮肤覆盖称鼻前庭
03
后部由粘膜覆盖称固有鼻腔
二、鼻腔
鼻前庭:
特征皮下富含皮脂腺、汗腺,并长有鼻毛
外伤后易感染发生疖肿。
又因皮肤与骨膜直接相连,一旦发生疖肿,疼痛剧烈。
固有鼻腔:通称鼻腔。有顶、底、内、外四壁。
顶壁鼻骨、额骨、筛骨的筛板及蝶骨
构成筛板薄而脆有筛孔,属于前
颅窝的一部分。
内壁为鼻中隔,由软骨和骨组成支架,外为黏膜
其最前下部的黏膜下动脉血管组成网丛称利特
尔区(Littlearea),是鼻出血最好发部位.
底壁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
固有鼻腔
外壁自上而下三个骨质鼻甲(上、中、下鼻甲)
各鼻甲下方的间隙称上、、中、下鼻道
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称嗅裂
外侧近下鼻甲附着处骨壁最薄,是
上颌穿刺的最佳进针部位
下鼻道后端粘膜下有鼻-鼻咽静脉丛,是
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鼻窦
鼻窦(accessorynasalsinuses)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
左右成对,共四对按其所在颅骨命名为:
额窦
筛窦
上颌窦
蝶窦
鼻窦开口部位
前组鼻窦包括
01
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均开口于中鼻道
02
后组鼻窦包括
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03
上颌窦(max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