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从《民权素》看民国初年的文化与社会变迁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变革转型期,政治格局动荡,思想文化多元碰撞。《民权素》作为这一时期重要的大型综合性文学杂志,于1914年4月在上海创刊,至1916年4月停刊,虽历时仅两年,却刊行了17集,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它的前身《民权报》素以讨袁言辞激烈著称,与《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并称为“横三民”,后因袁世凯的忌惮而被封杀,《民权素》应运而生,旨在延续民权精神。
从文化角度来看,《民权素》是民国初年文化生态的重要见证者。在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尚未全面兴起,但旧有的文化秩序已被打破,新的文化观念正逐渐萌芽。《民权素》收录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诗词、小说、散文等,这些作品风格各异,既有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也有对新文学形式的探索。例如,其诗话栏目收录时人诗话作品21种,其中3种录存谭嗣同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谭嗣同诗文的传播,为谭氏著述出版与传播的链条补上了重要一环,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近代思想启蒙人物作品的关注与传承。
从社会层面而言,《民权素》反映了民初市民阶层的社会心理与生活状态。以其“瀛闻”栏目为例,该栏目风格偏娱乐,位于《民权素》第八栏,因其通俗性和休闲性吸引了广大市民阶层。民初市民阶层在社会变革中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他们对改革态度保守,对文化以消遣为主,但在社会动荡下,又对海外生活和政治理念充满好奇,会对政治和价值观念进行思考,“瀛闻”栏目通过对市民阶层“幼稚好奇”“茫然聒噪”“对比反思”三个心理阶段的呈现,为研究民初市民阶层的社会心理提供了丰富素材。
然而,目前学界对《民权素》的研究仍相对薄弱,存在诸多空白。虽有部分学者对其创刊宗旨、个别栏目等进行了探讨,但缺乏全面、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对《民权素》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填补民国初年文化研究、社会研究在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从全新视角展现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文化特征以及民众的思想动态,深化对这一时期历史的认知,为民国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1.2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在研究《民权素》的过程中,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深入性与科学性。
文献研究法是本研究的重要基石。通过广泛搜集与《民权素》相关的一手资料,包括《民权素》杂志的17集刊物,以及其前身《民权报》的相关报道、评论等,全面了解其创刊背景、编辑方针、栏目设置、文章内容等信息。同时,查阅民国时期的其他报刊杂志、档案资料、私人信件、日记等,如同时期的《新青年》《申报》等报刊,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中探究《民权素》的地位与影响。在研究谭嗣同诗文在《民权素》中的传播时,就参考了谭嗣同生前编订并刊行的“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四种文献,以及章炳麟致梁启超的书信等,以还原谭氏著述在当时的流传情况。对二手资料的梳理也不可或缺,借鉴学术界已有的关于民国时期文学、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如相关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研究思路。
案例分析法为深入剖析《民权素》提供了具体视角。以《民权素》中的“瀛闻”栏目为典型案例,对其栏目内容进行细致解读,通过分析该栏目中对海外生活、政治理念等方面的报道,探究民初市民阶层的社会心理。“瀛闻”栏目中关于西方政治制度介绍的文章,反映出市民阶层对新政治理念的好奇与探索心理。选取《民权素》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某篇小说、诗歌或散文,从文学创作风格、主题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民国初年文学发展脉络中的独特价值。像徐枕亚的骈体小说,以其华丽的辞藻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当时言情小说的创作特色。
与以往对《民权素》的研究相比,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在研究视角上,突破了以往单一从文学或历史角度研究的局限,采用多学科交叉的视角,融合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全面分析《民权素》。从文学角度分析其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创作风格演变;从历史学角度探究其与民国初年政治、社会变革的关联;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其对市民阶层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其传播渠道、受众群体以及传播效果等。在史料挖掘方面,致力于挖掘新的史料,除了常见的报刊杂志资料外,还深入挖掘民国时期的档案文件、私人藏书、未公开的手稿等,为研究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素材。通过对这些新史料的分析,有望发现关于《民权素》的新史实、新观点,填补学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部分空白,深化对《民权素》及民国初年文化社会现象的认识。
二、《民权素》概述
2.1创办历程
《民权素》的诞生有着复杂且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民权报》的命运息息相关,同时也深受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民权报》作为《民权素》的前身,在民国初年的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资源诅咒”迷思到共生发展: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新论.docx
- 从“魅”到实:90年代小说中的历史解构与文化省思.docx
-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剖析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多维内涵与时代价值.docx
-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透视人的本质:基于劳动与异化理论的分析.docx
- 从《2015国际本科生留学指南》看本地化翻译策略的多元应用与实践.docx
- 从《VR产业的冲击——“虚拟世界”创造巨大财富》看VR产业文本翻译实践与探索.docx
- 从《三里湾》看赵树理小说中“合作化运动”叙事与时代映照.docx
- 从《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看近代中国家庭法律制度的转型与启示.docx
- 从《中国哲学简史》看英汉空语类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差异与共性.docx
- 从《中国论坛》视角审视台湾地区大学联考制度的变革与忧思.docx
- 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4条透视担保型买卖合同的性质与效力.docx
- 从《浮世画家》看石黑一雄笔下的规训与自我救赎.docx
- 从《灾难幸存者》(第四章)翻译实践看小说翻译技巧与策略应用.docx
- 从《灿烂千阳》剖析文学空间的三重维度:物质、精神与政治.docx
- 从《爨宝子碑》看魏晋书风的地域变奏与传承.docx
- 从《牡丹百咏》窥探《百种牡丹谱》:清代牡丹文化的艺术与传承.docx
- 从《物之帝国》第8章翻译实践看消费历史文本的翻译策略与技巧.docx
- 从《王牌飞行员》第13章看小说翻译的策略与技巧.docx
- 从《理想国》探寻正义与幸福的哲学纽带.docx
- 从《疯狂动物城》看拟人际关系构建与社会隐喻映射.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