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版).pptxVIP

2.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版).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赏

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特此

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起,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

于公元68年,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兴建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佛教从此以后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它的发展情况如何?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大学,规定大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太学的兴办,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除太学外,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

方教育系统。这样,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的发展

(2)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多元、交融

口;

由于唐朝自立国以来就遵循南北各朝兼容佛、道两教的国策,

造成儒、佛、道“三教”并立,其间又矛盾交错的局面。而朝廷

坚持崇重、加护佛教的方针,更加使佛教、道教横流,全国弥漫

着迷信风气,世风日下。而以韩愈为首的一些具有用世之志又信

守儒家传统的士大夫,决心挽救世风,以重新振兴儒家精神和经典伦理道德的形式,来挽救社会危机。

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

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道教形成于东汉中后期。假托老子为始祖,实际上是黄老学

中某些想概念与民间巫术、神仙方术的结合。张陵在蜀地和汉中宣传道教,入教者集得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此后五斗米道长期流

传,成为道教的主要教派。

东晋前期人葛洪,讨???道教修炼之术,同时力图将道教信仰与

儒家纲常伦理相结,称“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

南北朝末期,道教已基本成为一门比较正规得到统治者崇奉和

利用的宗教。;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3.佛教

(1)两汉: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但是当时人对佛教的认识有限,往往将其当作一种!

方术。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魏晋南北朝:吸收儒学的思想,渐趋中国本土化;

佛教的发展在隋唐进入鼎盛时期。隋唐的名

僧大师皆为本土出身,理论经过充分消化吸收而中国化,形成若干大的宗派,各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律和派别。中唐以后,诸派多因教义繁琐趋于衰微,只有禅宗因为修行简便风靡于世。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3.佛教

(4)佛教的曲折发展——“三武一宗灭佛”

①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内容:“三武一宗”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等统治者几度灭佛。除此之外,南朝无神论者范缜,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③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4.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从“三教并行”到“三教合一”

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

(1)建安文学梗概多气、慷慨悲凉

汉献帝建安年间,文人们创作的诗歌。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阮瑀、应场、刘桢)和蔡琰等,以“三曹”为核心。

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词情并茂,真实

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

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

质朴,风格粗犷豪迈。

(3)田园诗

东晋陶渊明等诗人形成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

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

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美学散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